法国导演露西尔·哈兹哈利洛维奇 Lucile Hadžihalilović的新作 冰雪塔 今日在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迎来大众首映。影片的背景设立在70年代。内向寡言的女孩Jeanne /Bianca(Clara Pacini饰)住在雪山附近的小镇。她和妹妹沉迷安徒生冰雪女王的童话。Jeanne离家出走,迷失在大城市中。Jeanne撞进导演Dino(由哈兹哈利洛维奇的丈夫,加斯帕·诺埃饰演)的冰雪女王的拍摄片场。Jeanne被奥斯卡影后玛丽昂·歌迪亚出演的角色Cristina van den Berg在剧中剧扮演的冰雪女王深深吸引。

在映前Variety对哈兹哈利洛维奇的采访中,这位法国导演明确这部片与她先前作品一样,意图营造一个与现实相区分的幻象世界。为了完成关于幻象世界的催眠任务,导演需要一位真正属于大荧幕的演员,作为将观众和Jeanne从现实世界带入幻象世界的引路人,也就是同她在20年前合作电影 纯真(2004)的歌迪亚。

电影的背景设立在70年代并非偶然。似乎七十年代已经成为了迷影文化中的神圣时刻。中国导演张艺谋的 一秒钟(2020) 也同样设立在同期。哈兹哈利洛维奇明确了自己的迷影属性,冰雪塔对标并致敬维克多·艾里斯在1973年的经典作品 蜂巢幽灵。70年代仍是一个神秘的时代,电影作为造梦技术在那时还能够躲避亲缘的电视、网络媒体的去魅影响。疫情后,电影市场不断萎缩。电影虽然不至于消亡,但似乎对70年代的亲历者而言,已经度过了它的黄金时代。

剧中试图从小镇女孩偷窥的视角开始,将亮闪闪的戏服、玻璃水晶及简单的光影游戏重新变为人们值得迷恋的东西。从预告片中逐渐靠近的雪中的歌迪亚,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 冰雪塔 的核心思想,即,在这个去魅的时代再一次去叩开幻象异域的大门。

在剧中, 在冰蓝色的背景之中冰雪女王从高塔中走下,逐渐接近的画面恋物式地不断重复。剧中的影像片段连通梦境,作为幻象,凌驾于剧中的现实之中。幻象的凌驾地位需要它虔诚的守护者——Jeanne的敬畏来维护。在这一点上,这部电影具有导演哈兹哈利洛维奇真诚的自传成分。Jeanne /Bianca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她是住在雪山附近并深信童话,其来源比城市人更为神秘。Bianca的身份对于Jeanne来说,并非意味小镇女孩在都市的符号性重生,而是意味Jeanne本身的生活在虚构和真实中缺乏界限。Jeanne作为Bianca,以戏名生活,甚至直接住在片场,不论白天和黑夜。作为Miss van de Berg,高山女士, Cristina也具备人格中内在的童话成分。在Jeanne/Bianca与Cristina的前几次接触中,她一直穿着戏服作为冰雪女王的孩子靠近脱下服装的Cristina,在这种界限的模糊下,激活了Cristina的童话身份。这股迷醉的力量,让情绪崩溃、离开片场的Cristina重新投入拍摄工作。这似乎就牵扯到了传统的入戏过深的悲剧。对这点的考量,我认为,直接影响到了最后结局的处理。既然幻象区分于现实,那现实生活也同样应该做出与幻象的区别。

影片多选用广角宽画幅的同时对画面的内容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剧中所有男性角色要么完全缺乏存在感,要么只是负责渲染不安的气氛。在难以让。幻象全部集中在Jeanne和Cristina之间。大多数时候,电影呈现的是一种缓慢的现实铺垫。 哈兹哈利洛维奇所追求的幻象世界依赖于剧中剧的影像和梦境。从现实世界到幻象世界的转移,并非从始至终的愉悦、顺滑。对现实的远离也意味着陌生与恐惧。通往异域的旅程往往带着心悸、不适、视力模糊。同所有的黑童话一样,冰雪塔表明,接近神圣性就必要付出代价,做出牺牲。但在牺牲之前,是日常生活漫长的无聊等待,这也是牺牲的一个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