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看了三遍,打动我最深的是开头母亲飞奔过去抱起哪吒,以免被太乙真人的拂尘几起的石子划伤的画面。但因太乙真人出手太急,即使改变方向,也终究伤到了母亲的脸颊。

母爱

这一老生常谈但又经久不衰的话题,一般的打动我的表现场面已从我的脑海中淡出。也许有,但在落笔时,脑中如手下的纸一样空白。而电影中,石头击中母亲脸颊时,我的心莫名的揪了一下。

是魔丸又如何?自己三年的育养是不可能割舍的。在母亲眼中,孩子是没有大小的,不论是刚出生还是在世间,经历多年的磨砺,早已封尘满面,但母爱依旧如初。山海可移,巨石可化,但对游子的牵挂,也许是母亲一生的纠葛与劫难。

因为身居陈塘关大将军一职,除妖降魔是不可推脱的责任。对吒儿的成长,少有时间陪伴,在偶有的时间中,与吒儿踢毽子。即使在汗如雨下的情况下,也要继续与吒儿玩耍。虽然最终又因公事离开,但也是无可奈何。

常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初听觉得这两句话说得于己无关,自己肯定会做一只欲动的树,自己一定会对母亲好,但平常的柴米油盐早已磨平了心中的感恩,常有的是对母亲的不满,以及对母亲的不耐烦。如此矛盾,又合情合理。毕竟,人总是对拥有的东西习以为常,而无视掉。

命运:申公豹

申公豹在电影中的笔墨不多,但其丰满的立体形象依旧映人印象深刻。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活在世上,就一定会存在固化的认识,打破这样的认识是不容易的。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高中物理老师所说的一句话: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读了大学后,才发现这是马克思的辩证法中的一部分。

申公豹努力勤勉刻苦修行,却因为是豹子精修炼而来,未得元始天尊重用,这是天尊的偏见;

哪吒调皮捣蛋潜心学武,却因为是魔丸转世而受尽众人害怕与嫌弃,这是众人的偏见;

敖丙救下李靖夫妇,未曾作恶,却因头上有龙族犄角而被李靖夫妇所愤慨,这是李靖夫妇的偏见;

龙族协助天庭斩妖除魔,却因出身妖族而在妖魔处境后被镇压海底,这是天庭的偏见;

正是因为偏见或固化观点难以突破,故而在每一次有划时代的突破更新时,背后都是令人佩服的人物事迹。

命运:哪吒

哪吒本应是灵珠转世,但因为申公豹偷换了魔丸,而被世人一开始就远离害怕与嫌弃。

哪吒使我想到了一句话是:身在黑暗,心向光明。

哪吒的成长使我又一次理解了那句经典的名言:

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绎并非我们选择的剧本。

尽管哪吒的童年饱受异样的眼光,但依旧成长为一个可斩妖除魔为民众做善事的小英雄,固然有太乙真人与父母的欺骗与诱导,但与自身的努力是不可分割的。

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即是哪吒的人生真实写照,也是导演希望通过电影传达的。

哪吒在三年后会被天雷所毁灭,但这三年他也算是经历了许多小孩未曾体会过的生活。最后保护陈塘关的也是他。这也许正是天将降大任所必经的磨砺,磨砺不一定带来成功,但成功难免会有痛苦。

命运:敖丙

龙族在除妖大战的过程中,为天庭卖力。在封印了妖族后,却被派来看守禁锢妖族的无边炼狱,可谓鸟尽弓藏。且龙族永世不得离开这无边炼狱,原因只是因为龙族是妖族,这不可谓不是一种黑色幽默。

敖丙是龙族唯一被隐藏起来,未被天庭所禁锢在海底的龙王之子。

出身妖族,敖丙从小就与一般小孩不同,有一般人没有的使命,也正是脱离妖族的使命,使敖丙在成长中刻苦训练,因为他是龙族唯一的希望。

在全体龙族将身上最硬的鳞片给敖丙时,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乡村村民集体为村中唯一的大学生集资学费与生活费的场景。令我印象深刻,也感到一丝悲凉。

与申公豹的不被重视的原因一样,龙族的出身给敖丙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偏见。

对于偏见,敖丙没有哪吒看的明白。反而在自己龙族身份暴露后,企图杀死陈塘关全体人来掩埋这一事实。

哪吒打败敖丙后说:我是谁!只有我自己说了才算。也算是点醒了一直介意自己妖族出身的敖丙。

敖丙想通过努力改变世人的看法,却因为性格不坚定而失败,这也许是被偏见的人共有的结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