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后总体的感觉是,能理解为什么国人这么喜欢,但是个人向的话觉得没有那么好,整体还是偏一般。

首先讲优点吧,能感觉到他还是放了一些新的东西进去的。

首先是反驳了仙魔道三六九等的逻辑,这个应该还是沿用了他上一部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逻辑,所有等级高低都是人为创造的,其实大家都是平起平坐的,而这个也留到了结尾,两个人一起说要打破这个规则云云。包括黑白颜色与对应正邪的颠覆,也是一个新处理。

然后是结尾敖丙父亲说的父辈的经验也不全是正确的这句话,应该还打动了蛮多年轻人的。

还有一点是关于这个英雄观,我觉得中国的英雄观和外国的其实还蛮不一样的,他们算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我们还是会体现人民的力量,像当时哪吒敖丙两个人合力破鼎的时候,其实也是靠着下面的虾兵蟹将一同帮助他们才能够成功的,这一点我觉得挺好的。

然后接下来说我不太喜欢的地方,可能会有点杂想到什么说什么了。

首先是关于融梗的情节,就是这里我大概能明白为什么中国老百姓特别喜欢,因为里面融了蛮多互联网上的热梗,像什么土拨鼠尖叫,然后那个虽然你巴拉巴拉但是你巴拉巴拉这个句式……说实话有点尴尬,能够看出来导演想要穿插的笑点,但是这个笑点也不是基于情节或者什么别的幽默,总之在我看来非常生硬,对情节也没有任何帮助,更别说那个土拨鼠尖叫还放了两次……

然后是性别问题,我是带着审视的目光去看的,网络上大家批判的地方我之前也看过两眼所以心里大概有个数,但是没想到比我想的问题还多。总体看来,非常男,非常旧。

最明显的,撕鹤童裙子和撒尿那段,完全就是男人讲黄段子和对于屎尿屁笑话的恶臭味,一对情节没有任何帮助,二对人物塑造也没用,感觉放出来就是来恶心女观众和让男人精神高潮的。

其次对于石矶娘娘的塑造,也是对情节没有任何作用,让她和魔镜雌竞,还包含了对女人极度爱美的讽刺,特别男……而且石矶娘娘明明应该是最难打的第三关,一下就没了,而且这三个关卡在电影中的节奏也非常奇怪,一会多一会少,中间还穿插了好些其他情节,就会显得有点乱。

说到节奏问题,干脆也在这一起讲了,除了前面说的节奏可能有点乱,还有后面高潮部分,不知道为什么总要在情绪点加一个一点都不好笑的冷笑话然后继续,很奇怪,高昂的音乐放到一半突然停了,然后搞一小段不知道有什么用的笑话,然后继续,真的很像抖机灵。

最后一个,这部电影又非常老套的运用了“冰箱里的女人”这种套路,大概就是让男性角色觉醒或者是做出什么改变的动力是他身边一个女性角色的死亡,这个女性角色可以是母亲,也可以是女友。而在这里,就是母亲,这里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好嘛,又用母亲的死来推动。而且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还是非常刻板,没有名字,围着儿子转的母亲,虽然给她带上了铠甲,但是最后还是抱着儿子去世……非常旧,对于性别叙事一如既往的没有进步。

以及我不明白为什么导演要放这么多关于容貌焦虑的情节和台词,看到一次两次我也以为是自嘲,但是三次四次就有点奇怪了……

好,接下来要说一个我在看前和看后都非常讨厌的一个行为,就是营销男同cp……我觉得这里导演的处理非常狡猾,他把敖丙塑造的非常女性化,但是又设置性别为男,一是可以营销麦麸,二是可以规避说对女角色的刻画单一。其实现在大家磕男同的基本逻辑还是按照异性恋模板,攻受分别对应男女,而敖丙作为大众认为的受方,一是非常女性化,二是对情节推动没啥作用,可能哪吒需要他帮忙了就上去帮个忙,然后哪吒要闯就一起陪他去闯,在考核的时候帮他打个怪啥的,最后高光和专注点还是落在哪吒身上,能非常明显感觉到他的附属逻辑。很狡猾啊很狡猾,有些磕点真的蛮刻意的……真是把同人女的市场给打开了呵呵。

然后是整个故事线的逻辑,整体没啥大问题,但是有一些情节的推动是靠主角不张嘴换来的,不知道是在给敖丙重塑肉身所以作死打陈塘关,,谁来可怜可怜那些陈塘关的老百姓,真的工具属性非常重,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包括哪吒最后去闹龙宫也不是因为陈塘关,也还是因为他爸妈死了……而且看到一个短评我觉得说的特别好「旋转小火山 :要说“反父权”,要先说清什么是父权制。父权制的原词是patriarchy,你绝不能只是紧盯字面上的“父”,不能只是理解为两个性别之间的矛盾,它更多代表的是一个社会强者对弱者的剥削和压迫。例如电影里,有人给陈塘关的老百姓发声吗?更惨的是海底那些藤壶、福寿螺、轰炸大鱿鱼,他们以一种喜剧化的方式死去。弱者的死只是起到一个主角成长路上的催化剂作用,因此此片表面上是反父权,其实还是没有跳出父权的逻辑。」

最后补充一点,关于善恶观我觉得虽然有转化,但是也只是转化,善的那一方还是纯好人,坏的那一方还是纯坏人,其实内核还是旧的。可能就申公豹这个角色塑造的好一点,体现了人的复杂性,但是很可惜,就他一个……


总之,这部电影非常适合作为爆米花合家欢电影去看,不去想那么多东西感觉整体也确实会看的很开心,但是如果说要把它上升到那么高的高度以及民族性层面,我真的觉得一是没有必要,二是它还不够……无论是从电影的艺术性还是表达深度来看,它都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