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墙外之音》里的男主,实在让人提不起半分同情,反倒只剩“活该”二字在心里反复盘旋。他的悲剧从不是命运的刁难,而是自己一步步钻进贪婪织就的牢笼——明明有无数次见好就收的机会,却像被赌桌上的筹码勾了魂,非要盯着“利益最大化”的幻影不放,这种不计后果的偏执,活脱脱就是赌徒的典型写照。
说他蠢,倒不是智商不足,而是拎不清基本的生存逻辑。每次局面稍有缓和,旁人都能看出潜藏的危机,他却总觉得“再搏一把就能彻底翻盘”,把侥幸当成必然,把贪婪包装成“野心”。就像看着一个人明明站在悬崖边,旁人扯着他的衣角劝他后退,他却偏要踮脚往前探,甚至甩开援手说“再让我多抓一把”,最后坠崖时的狼狈,与其说是意外,不如说是性格里的“作死基因”终于发酵出了恶果。
这种剧情之所以让人犯“厌蠢症”,恰恰是因为他的每一步选择都透着明显的不合理——不是被外力逼迫到绝境,而是主动放弃所有退路。观众看着他一次次错过止损的窗口,看着他用“赌徒式自信”无视风险,那种明知结局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往火坑里跳的无力感,最终都变成了对角色的反感。说到底,这不是命运的残酷,而是贪婪者应得的反噬,怨不得旁人,更不值得同情。
对男主没有丝毫的同情,贪婪活该,有无数机会见好就收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