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南京照相馆》,我的心情如同被一块浸满血渍的胶卷压在胸口——沉重、窒息,且充满被刻意引导的愤怒。这部打着“铭记历史”旗号的电影,却让我深刻怀疑:它究竟在解构历史真相,还是在制造一场以仇恨为燃料的狂欢?当“反对仇恨对立”成为观影后最强烈的感受时,或许正是影片在价值观层面的迷失,击中了当代观众最敏感的神经。
一、历史创伤的“工具化”:仇恨煽动取代深度反思
影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本应成为叩问人性、反思战争的载体,却沦为廉价的仇恨制造机。导演将镜头聚焦于日军暴行的血腥画面与主角团的“复仇式反抗”,却对历史背后的复杂动因避而不谈。日军摄影师伊藤从“伪善文人”到“疯魔暴徒”的转变,被简化为一串机械的剧情转折,缺乏对军国主义洗脑机制的深层解剖。更讽刺的是,影片结尾将抗战胜利暗示为“照片曝光引发的国际谴责”,这不仅消解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史诗,更将历史正义简化为一场“舆论战”。当创伤记忆被粗暴工具化,观众收获的不是清醒的认知,而是被导演预设的仇恨指令。
二、人物塑造的极端对立:消解人性,强化刻板印象
影片中的人物仿佛被焊死在善恶两极:中国平民必须是“无畏的英雄”,日军必须是“无脑的恶魔”。这种二元对立彻底扼杀了人性的灰度。例如,主角苏柳昌从“求生者”到“殉道者”的突变,缺乏心理动机的铺垫,沦为符号化的“抗日工具”;而日军伊藤的“儒雅面具”与“暴戾内核”被刻意割裂,最终沦为观众泄愤的靶子。更荒谬的是,汉奸角色王广海被彻底妖魔化,其“求生本能”与“良知残留”的复杂性被抹杀,仿佛所有妥协者都罪无可赦。当人物成为对立情绪的传声筒,历史的真实人性被碾为齑粉。
三、叙事逻辑的致命漏洞:为煽情而践踏历史真实
影片的“仇恨叙事”建立在摇摇欲坠的逻辑地基上。例如,日军对照片泄露的“过度恐慌”与历史事实严重不符——1937年的日军尚未面临战败审判的阴影,却因几张照片陷入集体癫狂,这无异于将侵略者塑造成自我崩溃的滑稽角色。更致命的是,主角团“调包底片”的荒诞操作:明知日军会逐一核查照片,却天真地将血腥原片藏于衣物、婴儿襁褓中,这种无视基本逻辑的设计,只为制造“绝境中的悲壮”。当叙事为煽情而践踏历史真实,观众感受到的不是庄严的铭记,而是对历史伤疤的二次消费。
四、价值观困境:民族记忆的祛魅与仇恨的异化
《南京照相馆》最大的危机,在于将“铭记历史”异化为“固化仇恨”。影片不断用字幕强调“尊严靠实力捍卫”,却未回答:当实力已至今日,我们是否仍需以仇恨浇灌历史?对日军暴行的极致呈现,若不能导向对战争根源的深刻反思,反而固化“敌人永远邪恶”的认知,这难道不是对历史教训的悖反?更值得警惕的是,影片将个体反抗渲染为“民族大义”,却无视了历史中无数平民的沉默与求生选择——这种对“英雄主义”的强制赋值,是否是对多元历史记忆的暴力阉割?
五、艺术表达的迷失:形式创新掩盖价值空洞
不可否认,影片在影像风格上有诸多尝试:枪栓声与快门声的交织、血色江面的隐喻、底片显影的仪式感……但这些形式创新未能填补价值观的空洞。当艺术语言沦为仇恨情绪的放大器,其美学价值便沦为服务于煽动的工具。更悲哀的是,影片对日军“掠砖建塔”的设定,看似在批判军国主义符号,实则陷入“猎奇化暴行”的陷阱——观众在惊叹侵略者的“仪式感”时,是否也在无意识中参与了一场对暴力的凝视狂欢?
我们需要怎样的历史叙事?
《南京照相馆》的困境,折射出当下部分历史题材创作的深层危机:在“爱国”与“反战”的夹缝中,创作者往往陷入非此即彼的价值陷阱。当影片将南京大屠杀简化为“善恶对决”的寓言,其结果只能是制造新一轮的民族情绪对立,而非真正促进对和平的思考。真正的历史铭记,不应是仇恨的复写,而是对人性深渊与文明救赎的双重审视。或许,唯有当我们放下对“敌人”的妖魔化想象,才能从历史中淬炼出超越仇恨的智慧——而这,正是《南京照相馆》未能抵达的彼岸。
《南京照相馆》:当历史创伤沦为仇恨狂欢,我们失去了什么?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你骗人可以,但是侮辱智商就说不过去了
我看完了,真的看完了……五味杂陈啊我铆足了劲,深入剧情骨髓,结合具体情节来一场“刀刀见血”的定制级吐槽!看完《护宝寻踪》的每一根离谱神经,我都记在小本本上了——以下吐槽自带避雷针,血压不稳者慎入一、男主方堃:考古界的“人间油物”,专 ...
你骗人可以,但是侮辱智商就说不过去了
我看完了,真的看完了……五味杂陈啊我铆足了劲,深入剧情骨髓,结合具体情节来一场“刀刀见血”的定制级吐槽!看完《护宝寻踪》的每一根离谱神经,我都记在小本本上了——以下吐槽自带避雷针,血压不稳者慎入一、男主方堃:考古界的“人间油物”,专 ...
红海行动有多优秀~蛟龙行动就有多二逼
根据后现代解构主义影视分析法,我们可以将《蛟龙行动》定义为21世纪新派军事科幻灾难喜剧的典型样本。其叙事结构完美复现了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每当观众试图定位故事主线,剧本就会坍缩成新的平行宇宙:海军陆战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