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惊喜,但是更多的还是可惜。
 我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等,等一个时刻它能告诉我它不是在借鉴《黑天鹅》,但是很可惜,从镜子砸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完了,果然如此。
 剧本上,它其实没有照搬黑天鹅的整体叙事方式,国内的题材其实也没有办法去彻底的照搬这种极端戏剧化的风格和形式,但是这部作品的内核没变,它除了本土化的叙事思路魔改,以及核心戏剧冲突的改变(这部作品表面的一层是母女关系,另一层依旧是和自我),它并没有呈现任何新鲜的东西。
 张子枫的表演是惊喜,马伊琍发挥也不错,但是依旧都不够让我满意。我对国外演员的标准更高,《黑天鹅》里的波波都没能够让我完全满意,更何况这部作品?当然,我认为黑天鹅的表演更踩在了一种戏剧表演文化和工业化表演之间的平衡点上,所以在专业化的表演层面,波波这种更偏感受性的演员也偶然的进入到了一种成功类型的表演里去,她的五月十二月和妮可基德曼的小心肝儿也可以作为一种例子,就是当一些美国演员开始重走一遍欧洲女演员已经走过的路时,那种隔阂,那种被欧/美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演文化在彼此适应过程中的互相反击,促成了这种表演文化融合的灾难后果。
 我不希望再看到一种更工业化制作的表演在中国生根发芽,我们唯一的方式是从自己的文化里找到一种新的表演方式,来适应更本土化的人物和文化,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对导演和演员都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模仿《黑天鹅》的失败之作!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人在做,天在看! 
 这部几乎将权力与人性剥个一干二净的战争大片,很难说只是拍给人看的,它也是拍给天看的。从一个极其愚昧的解读视角,我形容它是一部以“人在做,天在看”为视角的电影。我一直极其讨厌戏剧类型电影,但是无论是伯格曼还是黑泽明,我都极其欣赏,因为 ...
 杜琪峰倾注灵魂的情怀之作!华语类型片的最高标准! 
 第一次看是用ipad,所以整部电影的影像,它的滋味和它的情怀并不如这次在电影院里所体验到的那般浓郁。理性来说,综合近两年的院线观影体验,它高于花样年华和小城之春,它不仅是杜琪峰的最佳,也是华语类型片的最佳,更是21世纪世界影坛类型片 ...
 技术正在控制和侵犯我们的隐私,但它远不止于此... 
 总是超前于时代的大卫柯南伯格遭遇审美与电影思维日趋简单的主流影迷,豆瓣低分之谜,显然可以理解。这个时代的伟大的导演们要是能从豆瓣拿到高分,一定是观众发了疯。柯南伯格依旧掌握着技术发展对我们迷恋与求索真实的不可控性,尽管过去那些最超现 ...
 在死亡面前,人性无所遁形! 
 人之将死,一切未被满足的现实都被淹没在步步紧逼的死亡和日渐膨胀的幻想里,放大的欲望成为抵抗死亡唯一的尊严和体面。我还蛮喜欢它切入教授主体的视角,“衰老”当真极其可怕,更可怕的是,这种临死前把自己的人性和欲望剖得明明白白的抵抗终究只是 ...
 表演无关道德! 
 第二次看,视角会更成熟。叙事上,我认为这部作品画了一个很中式的“○”,除了依旧没有彻底被解答或者她就只应该是如此的汉娜,它让所有其他人物的存在和行为都给出了基于这个题材本身比较合适的一个解答。题材上,它关于集中营,关于大屠杀,其实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