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分子 (1986)8.91986 / 中国台湾 / 剧情 犯罪 / 杨德昌 / 缪骞人 李立群

杨德昌先生的十五周年祭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杨老师的《恐怖分子》,也是第一次让我感觉到了杨老师在影片中巧妙映射出对现实见解,就浅浅的记录一下吧。

故事前段多条故事线的穿插看似混乱,但又能感受到每段故事中不断积累的情绪和压抑。而在中期又由杨先生精妙的设计将多条故事线汇聚起来,每条故事线间的联系都是那么巧妙而每一次情节的碰撞又能进一步地激化矛盾。当故事进行到了结尾,当观众的情感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杨先生用一场复仇将观众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最后却是以一场发人深思的“梦”的骗局展示了一个让观众更加绝望而压抑的结局——男主的自尽。

看完整部电影,观众容易把标题中的恐怖分子冠名到片中乱拨电话制造混乱的那位靠美貌诈骗的混血女孩淑安头上,但是其实片中人人都是恐怖分子,为了上位而不惜出卖好友的男主李立中,因为对现实迷茫和对未来幻想而不满平庸生活的男主妻子周郁芬,只是一见钟情而不管不顾身边的人去追求爱情的富家子弟小强,为了前情而不惜破坏他人家庭的公司老板
老沈......在故事的结尾,无论是梦境中男主李立中的复仇造成的惨剧,还是结局现实中李立中在浴室中独自离去的悲剧,剧中的人物都脱不开干系。无论哪种结局是最终真实的结局已经不重要了,但是就算是李立中的复仇后可能他的妻子会充满悔恨,但是放大角度,剧中的角色乃至社会并不会因此而产生改变,悲剧只会在这个社会很多无声的角落慢慢放下一颗颗绝望的种子。最终导演选择了男主自杀的结局在梦境发生之后,我个人的理解是杨先生也想过用行动来反抗来斗争,可是这件事从开始那一声枪响就将几个人的命运串联起来,这个社会是无情的,事件最终也会消沉,社会不会因为这件事而产生改变,因此在这种巨大的无奈之下,导演选择了让男主解脱这一无奈的妥协。

其实片中的最大的恐怖分子,在我看来是人性中的自私。无论承认与否,剧中的人物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趋势着行动,就从男主李立中的妻子郁芬来谈吧。她一直不满于现状,总是盼望着一个全新的开始可以给自己带来改变与幸福,郁芬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她总把未来想象的光鲜而美好,总容易厌倦于本已知足却一成不变的现在,她觉得写小说可以给自己的事业带来生机,认为是自己老实沉闷的丈夫让自己的生活没了热情,自私是这一切想法的导火索,在追寻自己的理想的路上,她忽视了丈夫为了家庭的付出与挣扎,在事业的辗转中,她忽视了自己在创作中的过人之处,在最后确实她自私的种种行为让她获得了自己满意的生活,她离开丈夫后的灵感让她得到了小说一等奖,远离以前的沉闷的生活让她重获感情上的幸福,但是在梦中,被她深深伤害的丈夫反过来报复了自己,她的愧疚和个性注定了她不能够享受短暂的改变而带来的新鲜感和幸福感,总有一天当她的目光又眺向更远的未来之时,她又会选择离开,以伤害周围的人来追寻新的理想。

其实,人都是自私的,作为生物的本能,将自己放在第一位就是其实遵从自己的本意,而自私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多,剧中的男主看似最终的受害者,但是他为家庭在事业中苦恼和挣扎的同时也缺少了和伴侣的沟通和交流。片中有几处细节,一个是在一次医院会议中男主迟到了,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留意到他没到直接开始开会了,还有在组长死后,尽管男主栽赃朋友也没有马上换来主任的赏识和认可,这些都能看出男主在事业上的失败,他也会感觉不甘和无奈。所以看似最无辜,最无私为家人而在事业上努力的他其实也是自私的。他自私地认为只有事业的成功才能留住身边的朋友和美丽的妻子,才能成为那个能让大家注意到的重要角色。

但是,如果人类只遵从自己的本能和意愿而行动,那与丛林野兽又有何相异,这就是人类文明中社会产生的意义。社会其实就是人们抑制欲望和相互平衡的产物 社会中每个人也有各自的欲望但受于法律人权等多方面调节,社会中人们会更多的理解和奉献。社会就是调节因人们自私的本能而产生矛盾的调节剂,但是正如片中一样,恐怖分子是充斥着社会的,男主死是对这些恐怖分子的隐忍,但是梦境中的复仇也不是改变这一现状的解决办法。我相信,人们在社会中都需要保持责任感和道德感,对周围的人和事保持好的责任感,守住道德的底线,凡事可以多一点考虑到他人这样才能收到更多的正反馈,而不是在猜忌和苦于付出了但没得到回报的苦闷中纠结,学会理解他人的前提是和自己和解。这个社会也许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和自己和解可能才是我们最需要思考和完成的课题,毕竟究其一生,只有自己才是那个自始自终需要我们去相处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