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茹金

...

一句话来概括下《亲爱的小孩》的故事核心:

一对离异后又重组的家庭里的孩子得了白血病,然后离异和重组后的四组家庭都为了救这个孩子而努力,并得到了好的结果(影视剧应该还是要给人以希望的)。

故事简单,却有点深刻,能让所有观众一直和剧中的父母一起揪着心,为什么?因为剧中处处有现实生活的影子,能直击当下现实病痛。

所以会有媒体做出这样的评论:“现实题材作品“贩卖焦虑”要适可而止,担心越来越多人的恐婚不育。“

...

笔者认为这样的评论,其实大可不必。

罗曼·罗兰说过:“缺乏理想的现实主义是毫无意义的,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没有生命的。”

是否容易引起恐慌和焦虑,在于人的思维和心态;有些夸大其词和故意渲染的事情,确实没必要去展现。但是,如果只是如实展现真正的当下呢?

...

被很多人诟病的吃胎盘的事情,基本上70%以上普通孕妇都会遇到。我本人生产的时候,也曾被“说教”过,差一点也信了,要吃胎盘;好在自己没有昏头,有去看相关的知识,才没有那样做。

还有小孩子生病时妈妈的状态,一点也不夸张,真的是那种“为了孩子,什么都愿意做”的状态,即使违背自己的为人原则。

去年末时,邻居家的小孩突然就晕倒发烧,我们觉得是小孩子正常的表现,小孩子抵抗力弱,容易生病,一般家长都会观察几天,再吃药或是就医;

...

她妈妈却紧张得不行,立马就请假去学校,带小孩去医院检查。

幸亏发现得早,按医生的原话,若是再耽搁一天,邻居家的小孩有可能就没命了。

后来小孩子住了三天ICU,大大小小的检查做了好多,她妈妈一直陪在身边,我们做邻居的,也不敢太问,也只是静静的等消息。

大约一周以后,她们才回来,终于排除白血病,邻居脸上也有了笑容;她和我说“孩子是她的全部”。

说回这部剧,一开始确实好像只是揭露现实,可是往细处看,就会看到导演很多充满寓意的对比镜头。

...

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真正的人,不是贴剧情需要的标签,而是可以让每一个观看者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

他们遇到的困难是不大可能完全一样的,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可是有时现实比这还要残酷。想想江歌案,不觉得很相似嘛?

不觉得电视剧和江歌案有点相似吗?江歌妈妈为女儿讨回公道的路几经波折,困难重重,但也算峰回路转,最后结果还是向善的。

...

《亲爱的小孩》的故事也是如此,方一诺、肖路、谢天华和董帆四位主角,也在苦难中不断磨合,从自我的坚持中学会了与困难相处的方式。

诚如该剧编剧所言:写作的时候也很痛苦,但是写完以后却觉得很温馨;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缺点,但他们都是现实的人,他们善良也固执,有小毛病也有大爱。

四个人在四个不同的原生家庭背景中成长,新家庭诞生,新生命来临时,也有新的人生体验。

...

为了孩子,大多数父母都愿意付出更多,其实这也是个自我完成的过程。

虽说人生苦多于乐,可回首往事时,那些苦难和坚持都成为最幸福的记忆。

最后借用剧中老雷的一句话:都会好的! 剧中的禾禾,现实中的我们,都会好的。

图/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写于2022.4.21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