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剧透提醒<<<
2024年4月25日,《宝石之国》这部横跨12年的连载漫画,正式完结。
“缘起缘灭缘终尽,花开花落花归尘。
半善半恶半随心,难彻难悟难归真。”
还记得刚开始看《宝石之国》的时候,还在学生时代。青涩的年纪,有许多像我这样的学生从动画入坑了《宝石之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无论是一开始怪异又绮丽的人设、世界观,还是宝石之间的爱恨情仇,都非常吸引人。直到后来剧情开始逐渐“崩坏”,我们这些读者仿佛也成为了磷叶石。无论是在故事前期的充满好奇的它,还是后期体验了悲痛、怀疑、仇恨、背叛的它,都使我们的内心沉沉浮浮。
我不愿说《宝石之国》是一部烂尾的作品,因为它陪伴了我太多的岁月,逐渐长出了果实,结出种子,成为了每个读者的一部分。作者将禅意从头贯彻至尾,向我们营造了一个漫画版的“吉檀迦利”——一首生命之歌。
02 三界
“佛说极乐净土拯救众生,这些被用来铺地的宝石,谁来拯救?”
市川春子高中时就读于一所佛教学校,她曾谈及过创作《宝石之国》的初衷:“在读经时,《无量寿经》经文里描绘极乐净土庄严华美,有‘极乐净土铺满宝石’一句,令她不禁思考——佛说极乐净土拯救众生,这些被用来铺地的宝石,谁来拯救?市川在访谈中说,‘即使是有着无量的光明,还是无法拯救一切。那些宝石太可怜了’。”
由此她想到:“那些用来装饰极乐净土的宝石,是从哪里采集到的呢?虽然经文里似乎是说是净土自然发生的……但如果是为了装点净土,诸天神佛下界搜集(狩猎)宝石的话,岂不是更有趣吗?”由此,她创造了一个佛教科幻世界观——一个宝石构成的文明。
首先,就让我们来复习一下《宝石之国》的世界观和设定吧。
故事发生于遥远的未来,这个星球上,曾经有过一种生物,叫作「人类」。经历六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以后,包括人类在内的大量生物灭绝,剩余的生物逃入海底,逐渐形成了「魂」、「肉」、「骨」三个部分。
人类中有一个叫 「布博士」的人曾经制造了两个机器,一个是「浮冰」,是用来警告陨石坠落的机器;另一个是「金刚」,是用来给死亡的人超度的机器。因为布博士经历了职场排挤,浮冰对创造它的博士的境遇感到生气,就故意搞错警告陨石坠落的时间地点。于是人类文明毁灭了,博士只能制造出金刚来超度人类。人类死亡以后,灵魂去到了月亮上,金刚就为人类一批批超度。直到有一天,金刚发现了拥有人类微小生物的「宝石人」的存在,并对美丽的宝石人产生了私心,功能出现了问题,无法继续超度了。剩下的灵魂就留在月球上成为了「月人」。而「阿德米拉皮利斯」族是「魂」、「肉」、「骨」中的「肉」,身体结构与海洋软体生物相近,有肉身,需要靠进食生存。在漫画里,阿德米拉皮利斯族经常因为食物短缺闹饥荒,最后不得不求助于月人,靠人造食物在月球上生存。
市川春子创造的「魂」、「肉」、「骨」概念,和佛教中的「欲界」、「色界」、「无色界」很相似,但设定上又有所不同。在佛学概念中,「欲界」的众生存在物质形态和感官欲望,有情感和欲念,是跟「肉」类似的存在;「色界」的众生脱离了情感和欲念,但还留有形体,身体没有男女之别,对应设定里的「骨」;「无色界」即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所得到的自由状态,对应设定里的「魂」。讽刺的是,市川春子笔下的三界,越是靠近高等级的无色界,人的欲念反而越多,反映了现代人越富足越上等则越虚无主义的“赛博朋克”世界观:月人沉迷世俗享乐和人性本能的感官欲望,一心只想回归虚无、宝石人无情无义,善变忘事,执着于单纯的目的、阿德米拉皮利斯族愚昧无知,争抢厮杀,苟活在物质匮乏的海里。这三者似乎又对应了佛教“四谛”中一切苦难的起因,即「贪」、「嗔」、「痴」。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绝妙的佛学结合软科幻的设定,这样的设定完全反叛了佛学理念,是一个极其“非常规”的世界观。
“归于虚无——这就是我和你们的心愿。”
让我们展开说说《宝石之国》的剧情要素和佛教四谛之间的关系。
在佛教中,“四谛”是对生命苦难及其解脱办法的描述,大概意思有:
苦谛:生命存在苦难,如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等。
集谛:苦难的起因,主要是贪、嗔、痴等烦恼。
灭谛:苦难可以被终结,即达到涅槃的状态。
道谛:八正道,是通往苦难终结的道路,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其中,“集谛”中说明了生命中种种苦难的原因,那就是「贪」、「嗔」、「痴」。「贪」是对物质或感官享乐的贪欲和执念,也就是月人的执念;「嗔」是愤怒、憎恨、恶意、嫉妒之类的负面情绪,对应了宝石人的执念;「痴」则是无知、愚痴、对真相的不了解,对应阿德米拉皮利斯族的执念。
同时,法斯(磷叶石)的经历也就是感悟理解四谛,通过生命的苦难和修行,戒除贪嗔痴等执念,它的存在成为了神法斯,达到涅槃的境界。而磷叶石的一小部分作为无机体的物质生命,继续投入六道轮回。
“祗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娑罗双树花失色,盛者转衰如沧桑。”
《宝石之国》时常会让我想起那些富有哲理性的宗教故事,比如黑塞的《悉达多》、又或者是印度教的《薄伽梵歌》、著名的《圣经》等等。我认为宝石之国是一个严肃的“后现代宗教故事”,同时具有宗教哲思和反叛精神。严肃作品的故事设定经常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个角色都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作者不让角色为读者的喜好服务,反而让角色为故事的升华而牺牲。让角色的互动在故事里产生一种真实的复杂和多样性,让角色历经喜剧和悲剧,产生丰富的情感,最终呈现出这样一个舞台。
这便是一个体现出“生命无常”的故事。
>>>再次剧透提醒<<<
在故事的初期,磷叶石是一个硬度只有3.5的宝石人,它一碰就碎,没有工作,无法战斗,在宝石人的处境里非常边缘。但因为它是宝石人里面最小的孩子,所以老师和其他宝石人都宠爱它。在300岁的时候,磷叶石获得了第一份写博物志的工作,同时交到了第一个朋友——辰砂。磷叶石许诺会为辰砂找到喜欢的工作,这成为了它的目标。
磷叶石的能力随着身体部位的遗失和更新越来越强,最后还因意外获得了青金石的头颅,变得异常聪慧清醒,也变得对老师越来越不信任。最后,它还是发现了老师的真相,接触了月人王子艾库美亚,逐而改变了自己的目标,号召同伴发起了对老师的背叛;此举让磷叶石和辰砂彻底决裂。不过这时磷叶石最本质的目的还是想要拯救同伴。为了终结这永无天日的战争被迫与月人合作。
数次祈祷失败之后,怒不可遏的磷叶石击碎了金刚。在最后,金刚让磷叶石戴上自己的眼珠,以求获得“幸福”。艾库美亚带走了所有的宝石人以及金刚。
在故事最后,磷叶石放下了执念,了解到了生命的独立和圆满,如愿使所有地球上的所有人类后裔归于虚无。随着地球毁灭,磷叶石完成了涅槃,这个宇宙也迎来了无机物生命的世界。
金刚是没有办法开启祈祷超度三族的,因为它痴心于宝石人,执迷于外相,六根不清净。
于是超度的重任转交给了成为了人类的法斯。在这一万年间,市川春子休刊了一整年,也不知是不是故意如此,读者也有了一些淡忘、一些释怀,似乎也逐渐可以放下了。磷叶石在把对过去的所有情绪和记忆消化的这个过程中,修习了一万年。它逐渐摆脱了痛苦烦恼,摆脱了“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发展出对所有众生的慈悲和理解,觉悟了生命过程的无常和无我,消除了对自我的执着,最后走向解脱。在最后,成佛的法斯说“我能够把你们变成永远的奴隶;也能让你们落入太阳耀斑,让你们饱受无穷无尽的再生之苦。但是,我今天在这片原野上苏醒,回想起了从前的事。那一天我在接到这份工作的通知之前,是一个人在这片原野上的。而今天,我也是一个人在这里,我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人。我会超度,让你们归于虚无。在这一万年和那一小段时间里,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归于虚无——这就是我和你们的心愿。”“我们终于,相互理解了。”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触摸自己
——泰戈尔
你靠什么谋生,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你渴望什么,
你是否有勇气追逐心中的渴望。
你面临怎样的挑战、困难,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你是怨声载道,
还是视它为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你的年龄,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你是否愿意冒险,
哪怕看起来像傻瓜的危险,
为了爱,为了梦想,
为了生命的奇遇。
什么星球跟你的月亮平行,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你是否看到你忧伤的核心;
生命的背叛,
是敞开了你的心,
还是令你变得枯萎、害怕更多的伤痛。
你跟我说的是否真诚,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你是否能对自己真诚,
哪怕这样会让别人失望。
你跟谁在一起,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你是否能跟自己在一起。
你是否真的喜欢做自己的伴侣,
在任意空虚的时刻里。
你有怎样的过去,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你是怎样活在每一个当下。
你有什么成就、地位、家庭背景,
我不感兴趣。
我只想知道,
当所有的一切都消逝时,
是什么在你的内心,支撑着你。
愿我看到真实的你。
愿你触摸到真实的自己。
08后记:饭圈文化和严肃作品的碰撞
很多人接触《宝石之国》是从Orange社出品的动画开始的。实际上这部动画与漫画有许多区别。市川春子画的角色人设常常是为了艺术美学和故事内涵服务的,角色塑造都是其次,她塑造角色的时候也比较随心所欲,用完就扔,很少考虑读者,带有极强的主观性。而Orange社出的动画,无论是3D的应用,还是角色世界观的精美程度,都与原作者有所不同,是经过商业化设计的。尤其是钻石,那个bulingbuling的外观和温柔要强的性格尤其圈粉。
然而,无论是《宝石之国》,还是短篇《虫与歌》、新作《三枝老师》等,市川春子的漫画都是偏严肃向的,创新性极强,自由度很高,极少考虑能不能圈粉,观众爱不爱看。
这就导致了《宝石之国》的中后期剧情让一众被吸引来的粉丝大呼“太虐”“神经病”“烂尾”。在不了解佛教的情况下,很多人看到这个世界观设定和开放式结局的时候也感到一脸懵逼。
这篇漫评旨在帮助大家加深理解《宝石之国》的设定和故事,成为严肃作品和粉丝们之间的桥梁。我也是从动画开始入坑,为了写这篇漫评去恶补了许多佛教知识,有一些比较接近猜测,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感谢阅读到这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