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研究生项目,Leaders for Global Operations,这节名叫“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的课,第一堂课要求我们看——没想到四年前的我居然标过想看。

这四年里,我去了一个科罗拉多州的牛肉工厂,也去了一个河北廊坊的手机代工厂。在前者,我和团队一起打造了一个web app,目的是让流水线班组长能更高效地计划当天生产,从而增长营收;领导们一再强调,我们项目的目的不是降本。效果很好——班组长们都很喜欢这个app,营收增长似乎也能达到。在后者,我们在几乎是“精益生产”代名词的工厂试图帮他们继续精益——最后做的事无非是走到产线上看看哪两个工位有合并的可能(让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或者指出工程师们平时工作不饱和、应该裁员。效果很不好——项目做到一半华北疫情爆发我们无法进厂,而我们的目的本来是要帮两个厂扭亏为盈,结果最后年底台北总部直接决定关闭了其中一个厂。

这四年里,我在BCG Chicago工作过,也在BCG Shanghai工作过。在前者,我享受了项目和项目之间不被打扰的清闲时光、团队每一两周就要组织一次的team event,坐过游艇,拿了很多swag,也摘了很多很多米其林星星。在后者,我在离职当天还在继续为项目竞标帮忙,亲身经历了差旅标准的腰斩,有两天晚上2am下班(虽然能把这个点下班称作personal record,其实在中国已经算极其幸运……),也参加了所有人被发了统一制服、有new hire表演节目、有大合照留念环节的公司年会。

这个纪录片涉及到了很多东西——两个国家之间对于工厂管理的天壤之别的观念和经营方式,两种经济发达程度导致的“工人”这个职业在社会中可能达到的不同地位,以及两种文化下工人对于工作/生活的态度。拿我们公司大中华区差旅标准的降低、以及与北美地区工作时长的显著差异来类比这些工人们的经历,绝对是傲慢的,可是我仅仅是在想,如果一个专研企业管理与战略的咨询公司自己都还在探索跨国经营的这条路上磕磕绊绊,那真正的国际化企业,真的还是一个值得期冀且能够达成的愿景吗?尤其是这个故事发生在2016年年末,全球化浪潮最后一丝余晖慢慢没入地平线,我很好奇2023年的福耀美国又是怎样一番光景?那句“we are a big planet… we are one world… somewhat divided, but one.” 扎实地感动到了我,但未来我们曾以为是不言自明的真理的“合作共赢”,又路在何方?

它也涉及到了自动化的影响——2023年人工智能爆发式的应用让这种失去工作的威胁不再局限于工人群体。但这一点是一带而过的,用它来结束这部片子也是略显草率的——真正复杂的、值得且已经在片子中开始被讨论的,还是这即将(再次)形成的世界两极,以何种方式改变所有身处其中的人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