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全程用常州话演绎”的猎奇心态去看的
这位老乡导演,想法上多少和贾樟柯有点重合:用地域性鲜明的符号来解构一个普世的故事——在声音调度中被捕捉到的《生活369》节目,当时还没被拆除的同济立交桥,一铁炉为佛祖庆生折的纸钱。然而邱阳似乎有些用力过猛:看得出来他在努力地在为“乡土情结”招魂,不过作为非典型江南城市,常州确实也没什么可爱的符号来把自己和其他城市区分开来????也许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常州城区人的生活状态,在“中小城市看常州”的口号响起来后就一锤定音了。更让人遗憾的是,演员的常州话并不怎么地道,不过好像现在城区里的方言都是这个味)
相较于程耳的处女作《犯罪分子》,《小城二月》有些太刻意,当然本片对声音的调度,几处塔可夫斯基式的长镜头还是能看出导演的野心,然而我实在没看出来他想用这个故事来说什么……也许更加突出的表演张力能更好的表达邱阳的想法?毕竟看到演员用x冷淡的表情棒读出家乡话,这怎么说也唤不起我的“乡土情结”呀…
力透纸背的“乡土符号”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在他者成为地狱之前,要么杀死自己,要么让一切都成为自己
三岛由纪夫说:“比战争更可怕的是‘日常生活’。”我无法实证这样的预言,也不能断言它只是一种激越的臆想。而参考现实的坐标系,我只能把事实描述成“激情随着泡沫的破碎而消失。”在萨特的本体论情境下——“他者的凝视是对主体的异化”,拜物教找 ...
写在《初恋·地狱篇》之后
因为太多廉价爱情诗的泛滥,我们现在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一个由头。拍照需要由头,写文需要由头,听歌需要由头,生活最大的由头是为了让别人看到自己在生活。仿佛除却这些由头以后,激情便不复存在,上一秒钟的经历便化归于无意义的废品。颇让人感到消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