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年,被流放到厄尔巴岛的拿破仑在亲信的帮助下秘密集结军队,在法国南部的儒安港登陆,一路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被法国百姓和前来迎击他的军队欢送着,送到了巴黎。

那个著名的辱法笑话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来自科西嘉的怪物在儒安港登陆。”
“不可明说的吃人魔王向格腊斯逼近。”
“卑鄙无耻的窃国大盗进入格尔勒诺布尔。”
“拿破仑·波拿巴占领里昂。”
破仑将军接近枫丹白露。”
“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于今日抵达自己忠实的巴黎“

而在这之前,拿破仑因为远征俄国的惨败葬送了40万士兵的性命,而当时整个法国的常规部队差不多就是80万人。

一场大战把法国一半的兵力折进去了,整个法国,从百姓到军人,看见他回来了不恨他,还拥护他做皇帝。

为什么?我问问各位,我问问不了解法国历史的各位,为什么?你们想想一个人到底做了什么,能在犯下这么大错误的情况下还被百姓拥护?

不就是因为,波旁王朝太欺负人了吗?不就是因为欧洲那帮子封建君主太欺负人了吗?能好好过日子,谁愿意玩命打仗啊?就好像今天的巴勒斯坦,难道巴勒斯坦人不想天天坐在家里,喝着可乐吹着空调,在网上指点江山?他们办不到啊,以色列天天拿炸弹轰他们啊,他们能怎么办?只能打啊。

尤其让我恶心的就是那个热评,什么“法国军队约瑟芬都不重要,三百万那个数字才是唯一重点,成功彪炳的背后是一望无际的死人堆。”

你们觉得他说这句话是为了那些死去的人惋惜吗?不!他觉得那些人去打仗都是傻逼,好好的日子不过给拿破仑当棋子,最后成了死人堆。他大概觉得只有他是大聪明,要打仗了他肯定躲得远远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恐怕想不到,回到波旁王朝,他大概率会在大饥荒中饿死。

我不仅想问问各位,我还想问问那个拿破仑剧组的所有人,包括编剧,包括导演,包括演拿破仑的那个小丑,他们想过这些吗?他们没有!整个剧组就是一群文盲,小丑,以为是的凡夫俗子,整个电影都透着一股子烂俗味,俗!俗!俗透了!

真难以相信,要是历史上的拿破仑是电影里那种阴沉,缺乏自信的形象,还会有多少人愿意追随他?还会有多少人愿意推举他?一个敢在战场上丢下军队当逃兵的将军,恐怕早就被哗变的士兵给杀死了吧。

所以说,反动派为什么叫反动派?因为反动派从来不敢说实话,他们不敢把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原本本,明明白白地讲给大家听,然后让大家自己评理。反动派只敢造谣,扭曲历史,春秋笔法,含糊其辞。他们明白,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只能靠撒谎来实现。

这部电影,矮化,丑化拿破仑,本质上就是否定历史,否定革命,否定法国人民在波旁王朝统治下的苦难,否定拿破仑对维护法国大革命的革命成果的积极意义,这片子就是一部反革命大片,雷德利·斯科特就是个反动派。

这电影在豆瓣居然能有6分的评价实在让我出乎意料?豆瓣不是文青聚集地吗?豆瓣的文青不都是自诩自由派吗?怎么在这里表现得又庸俗,又无知,又对这种否定自由主义的片子打高分?难道文青和自由都是假的?都是念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