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就看了蛟龙行动的预告片,看完说实话我对这部片子本身就没有任何期待了。坦率的说,我这次走进电影院就是挑刺去的,看完后,在预告片中我看到的一些问题其实在影片中有合理的解释,但是我对影片中难以忍受的问题其实更多了。

那我就先先扬后抑吧,先说一下我觉得《蛟龙行动》中值得称赞的部分,这也是我没有给蛟龙打一星的原因。

如果从戏剧张力上来说,潜艇战的戏份是整部电影里最饱满最好看也最能经得起推敲的,虽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但实话说看电影的时候还是被剧情和画面吸引,能够让观众带入到潜艇水下对战的情境中去的。如果仅仅评价这部分剧情和人物塑造,我甚至能够给到三星半的程度。而预告片中我觉得非常突兀的王俊凯演的声呐兵反倒成了我觉得在剧情中角色塑造最饱满的一个

但《蛟龙行动》的值得肯定的点也就仅仅在于此了,看完整个电影,我感到林超贤导演他最开始想拍的也就在于水下的潜艇作战,和蛟龙压根没啥关系,后来只是为了票房和卖点挂了蛟龙的名字强行把蛟龙突击队作为主角了而已。

以下的部分,全都是吐槽。
先说说我刚肯定过的潜艇戏份,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而产生了太多不合理甚至让人无法理解的设定和剧情:

1.我明白为了体现敌我双方攻守交替,你来我往的作战剧情,但是第一次潜艇作战时只发射一枚鱼雷,让王俊凯演的声呐兵强行二选一就是剧情中第一个bug,潜艇首部鱼雷舱里面最起码有六个以上的鱼雷发射管,在我艇已经遭到敌方攻击(对面朝我发射鱼雷)的情况下,不一招制敌,多枚鱼雷齐射以确保命中率,而是就节节省省打一枚,你当在演习给我人民海军节约成本呢?

2.在对面内讧,对面潜艇被击沉的情况下,张涵予演的艇长赵启航居然要对潜艇进行人道主义救援?我也知道这是为了引出对面计划中的阴谋,但是在作战状态下,甚至不请示上级,为了人道主义救援暂停任务,让我艇暴露在外危险之中,这不是对国家对艇内官兵的不负责任是什么?扯淡呢?而且在设定中作为我军保密级别最高的潜艇之一,还想让救完人以后让外人登舰?想啥呢。

3.在发现对方恒星计划之后,我艇也不报告上级请求支援,直接单独行动,我也知道这是为最后1v1的潜艇战做铺垫。但是,我请问呢,在没有上级批准的情况下,如果任务失败,责任谁担?产生的后果可是要波及整个亚太地区,我们又如何向其他国家交代?最起码要请示上级请求支援吧,体系反潜作战与更多的作战兵力支援的情况下任务成功率可比一条潜艇外加一队蛟龙高多了,您这一条艇上去硬刚,我请问是去赌命还是去送命的?
这就是潜艇戏中为了推进剧情的降智的地方。剩下说的就是潜艇戏里单纯的设定问题了,这个没得洗。

什么潜艇能够横置容纳下两艘小型潜航器,还要单独给出一个仓作为潜航器出发前专门注水并出发回收的仓?是嫌潜艇里面空间太大了么?如此浪费空间。正常要么在艇内纵置潜航器,要么就像电影里外军潜航器一样挂泊在潜艇外卖,这才是正常的存放形式。

我请问脚蹼呢?不管是外军水下作业还是李晨睡下作业的剧情,你不穿脚蹼怎么游?拿脚硬划么?而且水下呼吸器氧气瓶也是货不对板不是该用的。

什么潜艇能够接泊三艘潜航器啊?潜艇有一个接驳口就了不起了,这对面被击沉的居然能接泊三艘,最逆天的我军接驳口规格居然和敌军是通用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最后说挂羊头卖狗肉的蛟龙部分,我整个剧情加人物加设定找不出任何可取之处。

我首先扣帽子,这个帽子我不得不扣,我认为我军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些香港导演的脑海中就是与落后、土老帽挂钩的,他们潜意识里就不愿意去承认我军的发展和进步。

最典型的问题就在于蛟龙小队还在用欧美的ar系列步枪,要知道我军蛟龙现在用的也是国产的191系列自动步枪啊,即使再过十几年几十年,我国也不可能采用欧美系列的弹药和步枪。这香港导演潜意识里面就是觉得欧美的步枪帅或者先进,但是这人家的武器如何展现我军的精神风貌呢?而且我军的95和191系列步枪也没有明显的像印度英萨斯步枪的那种质量问题,也不落后于时代,为何不用?(红海行动里还用为了在异地作战为了弹药通用性改用欧盟武器,这部里面演都不演了,光明正大用ar用了一整部)。

人物塑造的扁平化脸谱化,甚至脸盲化。本身两个小时的电影,潜艇的戏份已经占到一半了,而蛟龙的队员居然还有那么多,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就只有很少的时间,这些时间完全就不足以塑造每个队员的人物形象,而林超贤还要在本就不足的时间里进行一些莫名其妙的人物塑造。

最觉醒冗余的人物塑造莫过于黄轩和于适的所饰演的孟闯韩骁的关系塑造,黄轩父亲在对抗海盗时打偏误将于适父亲杀死……然后最后用于适作战时误将黄轩捅一刀作为两人的释然……纯粹的不必要浪费时间的烂剧情,对其角色毫无帮助。从逻辑上黄轩带着有心理隔阂的队员上战场,同样也是对其他队员和对任务的不负责任。
然后就是杜江饰演的徐宏的塑造,讲因为前作中导致两名队友牺牲而优柔寡断,在后续行动中提了一下,然后就看不到这个性格变化所引起的任何正向与负向影响了,他克服这个问题没有?他是如何转变的?剧中没有提到。徐宏在第一部中有奇思妙想敢打敢拼的形象成了工具人。
佟莉的人物塑造,我在第一部真的很喜欢佟莉这个角色呀,这部她本身戏份就实在不多,第一部勇猛女战士也成了工具人。唯一点缀的人物特性就是前作中已经牺牲的互相暗恋的石头的吃糖剧情,然而本作中佟莉的牺牲相比于前作中石头的牺牲,完全无法引起观众的情感变化与共鸣。(前作中石头的牺牲是有先受伤,然后敌众我寡,再逐渐陷入绝境,最后被子弹击中面颊牺牲的,还有心形合照在影片最开始的铺垫,能够逐步调动起观众的情感)。而本作中佟莉突然被炮弹击中压在废墟下,然后被燃烧弹烧死,完全没有剧情与情绪的递进(我承认在现实作战中大多数就是阵亡的突然),但作为影视作品中作为主角之一的牺牲,在剧情合理的情况下调动观众情绪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呼应前作而出现的吃糖的剧情我作为一个看了很多遍《红海行动》并十分喜爱这部影片的人,也没有感到任何的情绪的起伏,更别说那些没看过前作的观众了。

李九霄、韩东君、王彦霖他们角色的人物塑造:他仨的角色具有相似性,有露面有台词的完全工具人。我为啥连角色的名字都不提了呢,因为除了王彦霖演的第一部出现过的罗星以外剩下俩的角色名实在让人无法想起。按道理王彦霖演的罗星上一部里被打穿脊椎,这部回归人物塑造应该更简单更方便,他是如何恢复的?他的执念毅力与坚持?然而本作中就给了他一个背部开过手术的特写就结束了,罗星彻底沦为工具人。 李九霄开场海上油田中喊好的很被杜江演的徐宏训斥,在战斗结尾以杜江喊了一句好的很作为呼应,没头没尾的。 韩东君和于适饰演的韩骁的比试在后续剧情中也没有第一部黄景瑜和尹昉暗中较劲但相互信任的感觉。……他们三个的剧情换三个小演员或者群演也能演。

现在说蛟龙作战的剧情。
两个字形容:齐烂,完全是凑数的剧情。
第一部井井有条的作战剧情在第二部成为了乱打一通。第一部中蛟龙小队各司其职,杨锐作为队长沉着镇静,在自身能力卓越的情况下指挥全队完成任务,徐宏作为副队长兼爆破手拆弹炸坦克还能给出大胆的行动方案。佟莉和石头的机枪火力压制,顾顺和李懂的狙击手和观察手配合默契,通讯兵和卫生员亦各司其职。

我请问第二部《蛟龙行动》蛟龙的各位成员有任何各司其职的展现了么,我承认第二部作战空间狭窄,机枪和狙击步枪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但是队长孟闯和副队徐宏有发挥任何指挥作用了么?孟闯除了在潜航器里划水大半部影片然后,最后打了场肉搏战被韩骁捅了一刀以外还干啥了?罗星你作为狙击手你的观察员又去哪了?你们蛟龙的战术配合又又又去哪了?枪战剧情变成乱打一通,他打你躲,我打他躲,最后剧情强迫肉搏。你们在第一部中展现的能够经得起推敲,具有相当的逻辑合理性的战斗剧情呢?

最后说一下那个核弹的引爆方式,我是第一次见说激光充能引爆,导演编剧你们在扯什么淡……

蛟龙的剧情不仅不精彩,甚至成为了潜艇戏的完全附庸。我等了一整场他们喊出“强者无敌”的口号,到影片结束也没等到(虽然写在字幕上了),我在他们身上看不到相互信任的战友情,也看不到中国军人的军魂。

总的来说,我觉得此作就是林超贤导演纯粹想拍一场他心目中的现代潜艇战的意淫片,然后强行给蛟龙加戏以成为《红海行动》的续作,最后套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皮,让这一切与现实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挂着解放军的招牌,却没有军魂的无法让人满意的作品。前作如此优秀,续作拍成这样,真的很让人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