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用电脑版的豆瓣写评论诶,有种不一样的小感觉!

“ I was dancing when i was 12 我12岁时在跳舞
I was dancing when i was 12. 我12岁时在跳舞
I was dancing when i was out 我生下来的时候在跳舞
I was dancing when i was out. 我生下来的时候在跳舞
I danced myself right out the womb 我自己跳出妈妈的肚子
I danced myself right out the womb. 我自己跳出妈妈的肚子
Is it strange to dance so soon? 这么早就跳舞是不是有点奇怪?
I danced myself right out the womb. 我自己跳出妈妈的肚子
I was dancing when i was 8 我8岁时在跳舞
I was dancing when i was 8. 我8岁时在跳舞
Is it strange to dance so late? 这么晚才跳舞是不是很奇怪?
Is it strange to dance so late? 这么晚才跳舞是不是很奇怪?
I danced myself into the tomb 我自己跳进坟墓
I danced myself into the tomb. 我自己跳进坟墓
Is it strange to dance so soon? 这么早就跳舞是不是有点奇怪?
I danced myself into the tomb. 我跳着舞进了坟墓 ”

就伴随着这首快乐的歌(这首歌真是太棒了),一个男孩快乐地在整面金黄的向日葵墙纸前跳舞,我想也正是封面图抓拍到的那一幕。他穿黄色小背心,绿色运动短裤,黑色球鞋。每一幕的定格都生机勃勃,充满感染力。真是一个弹跳力惊人的男孩,我还以为他在蹦床呢。哎呀~他好像一个快乐的小鸟......qwq
(而且,Billy Elliot这个名字越叫越顺口,而且他长得好可爱啊!很多人说他像荷兰弟,但是我觉得脸型不太像吧,他第一眼就给我贝尔年轻时候的感觉)

他家住在英格兰北部小城,达拉谟郡的艾灵顿(Everington,County Durham)(事实上我没有在达拉谟郡找到一个名叫艾灵顿的小镇,有可能是杜撰的),这里除了矿业几乎什么也没有。这里只有一辆巴士改装成的移动图书馆,有一直通到海的长长的斜坡街道,棕红色砖头砌成的联排住宅,有工人俱乐部,也有富人住宅区。这里离苏格兰很近,也许正因此他们都有可爱的口音,喜欢把“my”说成“me”( “I wear me shorts” ).

虽然他的家庭放在这种电影中说有那么一点“老套”但应该还是很典型的,更重要的是导演没有拍得刻意:一个亡妻的家庭——几乎只有男人的家庭,作为矿工的父亲和哥哥,年迈糊涂的外婆。这个家庭中充斥着男性的暴戾,呵斥,吼叫。
正值撒切尔当政的英国,暴乱不止。The Clash在撒切尔上任的那年发布了《London Calling》;The Smiths在其任职期间发布的《The Queen Is Dead》更是直接批判她本人。工人罢工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很愤怒。(没有拍那种很傻的,博同情的悼念亡妻场面 )

哥哥喜欢听T.REX,所以他喜欢音乐啊,摇滚也是他感情宣泄的出口,但是他对弟弟非常粗暴,是言语上的排斥和不理会,而且不愿与他真正地交谈,可能是觉得他是个小屁孩吧。加上矿工的劳累,对政治的愤怒和作为男性、需要刚强的“面子”已经将他的温柔磨耗殆尽了。
所以他哥对他那样,Billy在和朋友说话时居然还把他哥哥称为“our Tony”(他说,what about our Tony?那我们的Tony怎么办呢)时,呜呜呜我觉得太萌了。。

我觉得电影对工人罢工暴乱的场面也呈现地很好。和一排排拿着盾牌的警察对峙,在路口蹲守最终屈服而返工乘往矿区的巴士,并像野生动物园的狮子对观光车上的游客那样对车上的“叛徒”展开攻击。有一个画面印象深刻:哥哥是罢工的头目。他在砖红色的街道上乱窜逃避警察的追捕,奈何这个镇子太小,一马平川,一切尽收眼底——他还是被逼的无路可逃了。他蹿进每家砖红色的房子旁晾的白色被单丛中,而警察蜂拥而上,一把将裹着白布单的人扑倒在地,就是一顿警棍拳打脚踢,只见白色的被单被一汩汩殷红的血浸湿。

窝喜欢的:
“Cosmic Dancer”——T.REX
“I Love to Boogie”——T.REX
“Town Called Malice”——The Jam

“女性”的力量
其实,我指的是“柔和的,宽容的、美丽的力量”,这并不是女性特有的,但经常为女性所代表。在达拉谟这样的镇子,运动被如此两极分化,男孩就去拳击,女孩就伴着钢琴伴奏跳芭蕾。Billy喜欢摆弄她妈妈之前的钢琴;外婆总是在叨叨着她本可以成为一个职业舞者。其实Billy本身喜欢的并不是芭蕾,而是“跳舞”,可以说是“自由舞”“踢踏舞”——随心所欲地跳舞。在音乐中、在舞蹈中,他才能忘掉一切,冲破现实的束缚,做自由的鸟、做交流的电。

就像每个励志的故事中都有一位贵人,Billy遇到的是教女孩们芭蕾舞的老师Mrs.Willkinson(罗恩他妈妈嘿嘿)。她是一位有钱的妇女;她的丈夫可以说是Billy家的阶级敌人,他们住在花团锦簇的富人区的大房子里,有小轿车。她知道这些残酷的真相,但是展现出淡泊的阶级意识。之前在Billy交不起50便士的学费时,她会催促他交钱,而不是所谓的同情、怜悯而让他不用交费,对待他和对待所有人没有什么区别;她看出Billy的天赋后,尽全力帮助他,主动为他一对一,而初衷和“施舍”没有半点关系。
她喜欢这个小孩儿。Billy也喜欢她,信任她,和她说说心里话,甚至把他妈妈写给他的信分享给她。通过芭蕾,他们从一开始就早早跨越了阶级的阻隔,而Billy的父亲在得知舞蹈老师如此无私地帮助后总是有挥之不去的阶级上的敏感。
虽然其中有老套的戏码,但是无所谓,我不介意。

另外为什么在这里不是女性所特有的?因为Billy最重要的朋友,Michael,也具有这样的力量,并且赠予他这种能量。
不知何时起,迈克倾慕他。在课堂上他的眼神永远都直直地盯着他,那眼神好像在说“这就是我梦中的男人呀!”不好意思他们真的配地一脸啊......他们那次在桥洞下谈话,迈克问他穿不穿芭蕾裙,比利说那是给女生穿的,他穿的话会像个傻子。而迈克说,我觉得你穿会很好看。。。voila
Billy去Michael家找他,而开门的Michael居然真的穿着连衣裙(好美...),还给Billy擦口红,据他说他父亲也会偷偷这样做。Billy很不理解,但他没有不耐烦,没有对迈克发脾气,更没有惊恐。他接受了他的朋友做他自己。这也是我的意思,Michael帮助Billy对性别刻板印象进行弱化,让他的心胸更加宽容了。
( www真的好喜欢看他们互动,好可爱,好温暖。感觉心化了)
Michael总是那个陪伴在他身边,真正理解他,倾听他说话的人。当Billy和父亲吵架后疯狂跳舞发泄那一段不要太棒,他从屋外跳到公厕,从楼梯跳到屋台(Michael欣赏他跳舞,不禁打起节拍),再从屋台跳下街道(痛得直“嗷”了一声啊啊,是这样的,从高处跳下来),然后崴着脚朝着那条长坡狂奔。这时Michael也跟着跑了过去。他们俩就这样沿着两侧都是古旧砖头建筑的长长的坡跑啊跑,身后的尽头是一望无际的蔚蓝,水天相接,远处的海上还有一艘白色帆船,模糊的,漂浮着。这个画面太美了。

还有在铁皮墙处的转场。一转眼,他穿上羽绒外套,就到了冬天。
不知不觉就到了圣诞。Billy和Michael在雪地中堆雪人。这时,一阵优美古典的交响乐从空中飘来。Billy很兴奋,因为Michael从家中偷了一瓶酒,他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就喷了出来,“喝上去像尿。”Michael说他会习惯的,接着又谈起Billy的规划。
但Billy说,“my hands are freezing.”
于是Michael抓住他的手,放到自己的衣服里面。(qwq)
“What are you doing?”
“Nothing, just warming your hands up”
Billy的眉毛一直皱着,看上去非常疑惑。(这段音乐真的是太美了......美到心悸。就像是“Carrie”的开场音乐。主旋律似乎是长笛演奏的吗。那样的孤寂,温暖,湿润。)
“you're not a poof,are you?”
“What give you that impression.”
“Aren't my hands cold?”
“I quite like it.”(qwq呜呜)
接着,他似乎是鼓起了勇气,在Billy的脖颈和脸颊的相接处轻轻吻了一下。
Billy把嘴唇包住,似乎有点紧张地抿住嘴,“just cause i like ballet,doesn't mean i'm a poof,you know.”
(全程Michael都好隐忍,克制,又带着一丝暗恋的自卑。他戴着那顶毛线帽,呆呆地看着Billy,又不断压低眼皮看地上...声调也是低低的,温柔的,平淡如水的,似乎没有任何情感的波动...这段表演,爱惨。
——但就在这时碰到喜欢的人直接告诉自己并不是同志,而且全程紧锁眉头,感觉他要碎了。。)
“you..you won't tell anyone,will ya?”
就在这时——Billy紧锁的眉头忽然松开了,风卷云舒地,朝他狡黠和顽皮地一笑,“好啦,走吧~”(看到居然是这样子的,我的表情和Michael一模一样,有点懵,但暖意悄悄地涌了上来。你笑啦,谢谢你笑了啊,还好你笑了。伴随着这段乐曲,我屏息凝神,生怕我的心会碎。终于舒一口气。)

但这部电影更感人的是Billy家的两个大男人的转变。我每次哭都是亲情戏,情感很强烈。爱是深沉,难以想象,有跨越边界的力量。Billy的父亲“放弃”了自己大家长的威严,阶级的尊严,对固化思维的偏见。Billy像个小宝宝一样趴在父亲身上,他们笑啊笑;在临别的车站父亲把Billy托举起来摇啊摇,他们哭啊哭;哥哥隔着Billy的车窗,对他说了他从来不说的 “i'll miss you”,可是Billy听不到,说“wot?”的时候车子就发动了,于是他狂奔到巴士的尾部......

至此我看完了Stephen Daldry的三部主要电影(朗读者、时时刻刻),真的很喜欢他。他总是细腻地抓住人物的精神世界,真心地关怀“人”,具体的人。关怀一个曾在集中营担任女看守、渴望学习识字的女人,关怀一位中产家庭的家庭主妇,关怀一个内心敏感、有跳舞梦想的小镇孩子。每一部都深深地打动我。粗暴不一定深刻;对于社会的不公,现实的境遇,他不去粗暴地揭露伤口,而是温柔地、温柔地让我们去感受,一些积极、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