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了一集,如果说我是尬黑,也说的通,毕竟我实在是看不下去第二集了。

1.演员歪瓜裂枣

不是说长得不好看就不能拍影视剧,可这么大批量的使用,就没点审丑怪癖还真的看不下去。“就我与城北徐公孰丑”的徐志胜当男主,扮演地主家的傻儿子。徐志胜的脱口秀很早就看,一个靠脱口秀专长起家的,独特的口音+外貌只能是脱口秀之外的加分点。可偏偏脱离脱口秀,在要求长相和吐字的影视剧里混,把奇怪的口音+外貌这种短板放大了,就像你去点盘麻辣小龙虾,有点麻椒是可以的,突然有家店卖麻辣麻椒。除了徐志胜,别的演员也都是脱口秀里的,脱口秀里自嘲脱口秀演员不要长相,现在全用在需要长相的影视剧,真的浓度有点大了。

2.故事胡扯,笑点尴尬

长得丑就是魔教的,这踏马是什么判断逻辑,竟然在剧里支撑起徐志胜从小到大所有的误解,小的时候老师不愿收他当徒弟,哪怕他爹是商会会长,长大了入城门都会被抓,追小偷会被当成凶手。无厘头?不不,尴尬。

第一幕,因为徐志胜的闯入,误打误撞的,让女侠客设计的机关全中在了女侠客身上,真的,没觉得搞笑,只觉得看过,傻子住手。

3.跨行大多是收割粉丝的钱包

拍综艺的,拍综艺大电影,说相声的,拍影视剧,演小品的,拍影视剧,说脱口秀的,拍影视剧。是自己的本业没事情做了,还是发现了自己在表演上有特长,不过是,利用本业攒下的一点名气,粉丝量,在别的行业变现。这倒也无可厚非,挣钱嘛,不寒蝉。可好歹是有点东西,你再拿出来卖,不能啥都没有就纯赚钱吧。赵本山的《落叶归根》《马大帅》《刘老根》《鹊刀门传奇》,并不反感为之买单,确实不错。德云社的电影,综艺大电影,评分低。已经说明了,没有好作品,纯靠粉丝圈钱的路已经行不通了。没想到,还有人沿着这条路一路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