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故事看完之后觉得并不恐怖,反而很有深度。正如片名《继续活下去的五个故事》,以恐怖惊悚,惊奇诡异的画风告诉我们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力量。
剧情大致梳理与个人见解
《小饰与洋子》
两个面貌几乎一模一样的孪生姐妹花,命运却截然不同。姐姐洋子受尽妈妈虐待和冷落,妹妹小饰却深受妈妈喜爱,姐姐并非养女,两者皆是妈妈亲生,那么为什么妈妈对待二人的差距却如此之大?
按原著的描述大概是因为二者的性格不同,一个给人阳光,一个则给人灰暗。那么我问你们?你们更喜欢哪个?大多人可能都会选阳光吧,没错妹妹小饰就是阳光活泼的,而姐姐洋子总是给人一种灰暗的感觉。
那么故事里的妈妈这一角色,无疑是该单元里最恐怖的一个人。因为她对待姐妹二人的差距已经到了一个极端,对待妹妹百般疼爱,对待姐姐却百般折磨,已经完全到丧心病狂的境界了。原著和电影里多次说妈妈会杀了姐姐洋子,我们本以为说的太过严重了,可却是事实。
前面说妈妈因为二人的性格不喜欢灰暗的洋子,如果只是性格差别就能出现这么大的分歧,那太可怕了。还有一点就是妈妈可能患有人格障碍。一个女人抚养两个孩子长大确实不容易,再加上原著说妈妈的性格也不爱说话跟姐姐洋子更像,二人对性格开朗活泼的小饰很是崇拜。妈妈在外面沉默寡言加上工作上的不顺心,回去便对洋子拳打脚踢,就好像把洋子当做一个“出气筒”一样。
我们不妨再大胆设想一下,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就是说小饰和洋子的爸爸是怎么不在的?当然原著并没有直接说小饰的爸爸已经过世了,无论是离婚还是过世,对年幼的姐妹俩造成的伤害恐怕没有妈妈大吧,因为即使从小缺少父爱的她们年龄尚小,在这一环境设定中长大或许也能不依赖父亲。就这一点上给妈妈的心理造成严重的缺口,当然这也不是她伤害洋子的理由。再加上生活中不善交际,工作上不称心如意,又或者看到洋子灰暗,抑郁的状态,把气全撒到她头了。也许是第一次这样对待洋子,她也很害怕,可面对如此大的生活压力,她对待洋子的方式也变得变本加厉起来,慢慢的她发现,这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在她的世界里“你是我生出来的,要你活要你死都是我的自由!”自此妈妈对洋子的虐待变得平常,变得“合乎情理”。
再来说回洋子,洋子的性格就真的从一开始就是灰暗的吗?我们先不说洋子以前什么样,就说一个女中学生,心智和身体都没有发育完全时,一直遭受来自母亲的虐待,长时间来她甚至已经习惯了,觉得好像生活就是这样,我有一个令我羡慕的妹妹,而我就是应该睡在厨房里,每天吃剩菜剩饭,偶尔妹妹施舍我点好吃的剩菜剩饭,穿的衣服也是妹妹剩下来的,头发乱七八糟的,身上臭烘烘的。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长大,一个再阳光活泼开朗的人也会被灰暗遮盖吧。
好在洋子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第一缕阳光,就是小狗阿索和铃木婆婆。在洋子的世界里她没有任何朋友,没有喜欢她的人,就连同学也霸凌她,她对生活充满了害怕,也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她也很畏惧死亡。铃木婆婆的出现,让她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在铃木那里,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人世间的爱,还是来自一个从未谋面的陌生老婆婆。
就这样洋子想努力的活下去,早日和老婆婆一起去旅行,离开这个没有爱的家,再也不回来了。可意外发生了,这一次比以往都要严重,事实上洋子根本没犯过什么错。前面说小饰和洋子长的几乎一模一样,我看电影的时候就在想为什么洋子不能取代小饰呢?明明长的那么像,为什么却一直虐待洋子。果不其然,故事的最后,小饰弄坏了妈妈的笔记本电脑,洋子假意骗小饰,妈妈已经知道是她干的了并要教训她,而洋子说我们可以互换身份,我代替你受罚,就今晚一黑夜。这一换,就在也没有换回来了,假扮成洋子的小饰被妈妈推下了楼,伪装成自杀那样。
故事的最后,洋子活了下来,而小饰则被最爱自己的妈妈推下了楼。其实洋子知道自己和妹妹交换身份,妈妈会怎么对待“自己”,那么毫无意外的洋子也很恐怖,她没有杀人,但是她间接杀死了对自己“还算不错”的亲妹妹。也有可能她算错了,她不知道妈妈说的杀死自己是开玩笑还是动真格,所以提出我们两个互换身份的提议,因为事先小饰就已经把“罪人”的名号栽赃给了洋子,只是洋子假意骗她妈妈知道是小饰干的,还说教训小饰,小饰扮成洋子来躲避伤害,而洋子扮成小饰,以后就再也不用当“洋子”了。可是,妈妈真的杀了被栽赃的“洋子”,而真正的洋子活了下来。
洋子在最后也没有跟妈妈说你杀死的其实是小饰,如果说出去,对妈妈必将是沉重打击,也是全篇最高能的一幕,这时候恐怖就油然而生了。最后,洋子逃离了不幸的原生家庭,带着已故的铃木婆婆的小狗阿索奔向了新的生活。看完这个故事,不是恐怖的,而确实是灰暗的,故事里这样的原生家庭令人窒息,就像是生活在没有阳光照射的封闭房子里。
其实我对“洋子”变成“小饰”并不意外,不然就不会设置成长相相似的双胞胎了,所以对最后小饰的死也不意外,反而觉得情理之中。其实洋子也不想活成“洋子”,更不想活成“小饰”,最后洋子义无反顾的走了,无论怎么样,都要活下去。

《七个房子》
七个房子这个故事本应该是这五个故事当中最接近恐怖本质的故事,电影里却拍的很简洁,丢失了很多细节。
七个封闭且相连的房子,每一间房子里都关着一个女人,而抓人者则把七个房子当成杀人的乐园,每一天都会从七个房子中杀一个人。而主角姐姐这里却还有一个弟弟,弟弟和姐姐一起被敲晕带到了房子里,两人摸清了杀人者的规律和“密室”的bug,弟弟逃出生天,而姐姐……
不做太多剧情介绍,因为我很喜欢这个故事,而故事的精彩程度也很高,点开这个评论看就意味着你已经知道有剧透了,已经看过电影倒也无妨,只是看完电影之后,再去看一下原著吧,还是原著写的好。
按原著写这个故事应该是很血腥残酷的,电影里却把大部分的血腥画面做了减法,其实这也“无伤大雅”。因为电影里拍出指甲,头发,血流从水沟中流过,没看过原著也得知被害者被碎尸了,可那种画面的冲击力本是可以从电影视觉表现的更血淋淋的,结果还是跟小说一样我们只能想象。
小说里的姐姐是非常关心自己弟弟的,吃面包会先掰开两瓣分给弟弟,弟弟安危不详,姐姐也不敢吃面包。可在电影里姐姐被塑造成没那么“成熟稳定”的样子,会因为弟弟前一天没分给姐姐面包吃,姐姐明天也一点不给弟弟吃,这或多或少和最后姐姐做出善良大义的举动有跳跃。
还有一点是电影里没拍出他们在房间里经常听到机器的轰鸣声,水沟里也没有清洗房间的泡泡水流过,项链拍了出来笔记却没有,这些小的细节没拍出倒也能接受。可最后,弟弟逃脱并解救了其他女人,那些人明明已经知道姐姐的计划和遭遇会是什么,却都直奔出口,只有一个女的过来劝弟弟不要难过赶快跑吧。小说里是所有被解救的女人都到姐姐的房间前,似乎在做对救命恩人的送别一样。电影这样拍摄,我在想姐姐的举动是否值得,可最后转念一想她最希望的是弟弟能活下去。
按照原著拍这个故事无疑是我最期待的了,可拍的太过省略。这是按规则来杀人的“恐怖游戏”,有规则就意味着摸清规律还是有生存的可能性的。最恐怖的当是突然被关在一个陌生黑暗的冰冷水泥房子里,每天有人送来面包和水就是为了不在被杀之前饿死渴死。过了几天在房间里看到有尸体碎片从水流中飘过,知道自己也会在房间里被处理成这人体碎片,这其中一个人在黑暗的空间里孤独的等待死亡是最恐怕的。

《so for》
电影前面拍的很悬疑恐怖,到后面就会有多感动,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温情且残酷的故事。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会想是人鬼殊途那样,父母出了车祸与孩子阴阳两隔,孩子对父母念念不忘,就这样以这种方式度过了一阵子。可越看到后面不对劲,就比如孩子进父母的房间,却是像酒店一样的两张单人床,这究竟是这么一回事?
其实相比于电影,原著的文字就更好理解了,其实就是父母两个人不合最后闹得离婚,而孩子在挣扎中最后选择了跟妈妈一起去生活。而这一段看似诡异的表演则是孩子在儿童时期给原本残酷的现实所增加的神秘色彩。故事里妈妈和爸爸出车祸之后,我就只能看到一个人了,而爸爸和妈妈都看不见对方了。就像生活中夫妻发生了争吵,双方当看不到对方似的继续生活,就像冷战一样,还得靠孩子来传递信息,因为双方一开口可能就又是一番争吵,这种场景应该在父母离婚前孩子屡见不鲜,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故事。
这个故事给现实残酷的事件覆上了一层悬疑恐怖的色彩,用“死亡”更为残酷的说法来压倒父母离婚的残酷性,来告诉我们父母离婚对孩子产生的危害是非常恐怖的 ,这种表现手法和叙事手法都很高明又出其不意。

《向阳而生》
这一个故事在电影中以动画的形式表现了出来,看的时候还很纳闷,不过再想想是日本电影也不足为奇。
这个故事就更扣题了,向阳而生,活下去!
科学家发明了一个机器人来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最后养老送终。而机器人作为一个“新生儿”比起人类的话学习事物理解事物要快得多,因为她有自己的程序和设定。慢慢的她理解了周围的一切,可对一件事她深表疑惑,那就是“死亡”,科学家在制造她时没告诉她什么是死亡,这也许是最大的善念吧,如果直接告诉她什么是死亡,她从一诞生就真成了一个“机器人”了。
再后来她为了救一只小兔子而几乎接近死亡,她终于明白了死亡的可怕。她求科学家救救小兔子,可死了就是死了,科学家没有如何办法,就连当初制造她也是为了埋葬自己。那为什么还要发明我出来,我以后还不是要亲自面对你的死亡,你知道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其实到这里,已经不能说暗喻了,这不就是赤裸裸明明白白的说我们人类吗?
每个人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就像这个机器人一样我们不知道死亡是什么,可最后我们会慢慢知道的,可我们明知道我们有一天会面对死亡,那么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电影最后机器人发现科学家也是机器人,科学家坦白了所有,原来人类早已灭绝,“机器人”造“机器人”这种现象都已经好几百年了。
这不由的想人类在最初或者受难之后,人类文明却依然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的活下去,这是生命的延续,生命的可贵,生命的赞歌。我们知道人生终点,却义无反顾的冲上前去。
就这一立意,死亡对标恐怖,而我们不能畏惧恐怖,仍要勇敢的生活。

《zoo》
这一故事也是最让我云里雾里的,也是看不懂这个故事,就去看了原著又看了其他故事的原文,才发现了电影里所看不到的。
电影里的男人杀了女人,并把尸体的照片用相机记录下来,一张又一张,快速翻阅甚至能看到尸体一点一点由完好变成腐烂的过程,就像电影一样。只不过在电影里面看不到其他人,就像是两个人的独角戏,虽然小说也主要是他们两人的故事,可过程至关重要,最起码得多拍拍警察和他向警察撒谎吧。可这些全忽略了,只拍了拍尸体照片,又因为什么杀的人,这些像看懂这个故事当然远远不够。
其实看完小说会发现,没有那么复杂,我们甚至不用去一直在意斑马的出现到底意味着什么。
其实就是男的杀了人而陷入了挣扎当中,他一直向警察撒谎,扮演一个受害者可怜男朋友的形象以至于他开始出现“幻觉”,好像我就是那个女友死了警察抓不到凶犯的可怜男朋友。他酷爱照片,电影,当然也非常喜欢“演戏”,他几乎快忘了他就是杀人凶手,而拍下照片提醒着他就是杀人凶手,从他撒的谎中把他又拉回现实。
总之这是一个迷离恍惚的故事,至于电影中的斑马有什么特殊含义,仁者见仁吧,好吧我承认我说不上来。

五个故事的原著都很好看,电影的《小饰与洋子》,《so for》,《向阳而生》很贴合原著,《七个房子》和《zoo》倒不是不还原原著,而是很多细节没拍上,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观感,建议看一下原著,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