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有剧透,观影前请谨慎观看,可能看了你就不想看了。仅一家之言,留待商榷。
看了一半确实懂为什么豆瓣评分六点五了,烂也不能说烂,但是好看也绝对不好看,就只能说还凑合,但是票价四十还是我太穷了。
冲蒸笼的美貌去看就不会吃亏,但是剧情和人设我觉得不行。对我来说人物不够丰满,可以看到冲突,但是人物弧光并不明显。
如果说只是工欲善被退回扇子后的求婚,戳破了银心对来自他的爱情的幻想,于是意识到垂髫对自己的重要性,那么之后又为了于老板远走美国,则是又把人物打回了原来对社会化的成功渴望的模样。我理解的电影中的转折,是要把人物推向一个不可逆转的地方,如果转折了,又轻易地转回最初的样子,就会让观众质疑这个情节存在的合理性。当然人们可以辩解说,导演是如此故意设计,以显示社会人与社会斗争的失败。在我看来,这样的说法很难成立,因为情节的转换过于模糊,以至于让人难以辨别当下场景中蕴含的价值是否真的转换了,以及转换原因是什么,甚至无从猜测。
垂髫,从头到尾一直对银心爱而不得,除了中间因为被银心气到而跟工欲善春宵一度,直到电影的结尾也还在叫工欲善,工老师,显得人物略微平淡。
工欲善,人如其名,一个工具人,出现的主要作用和目的,是引发了开头和结尾垂髫对“越剧女小生是第三性,是一个更加纯粹的性别”的探讨和理解。理论上这句话应该电影主旨一般的存在,如同“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一样,但是我实际上真的没看出来这句话到底跟这部剧有什么密切的相关性,除了一下两点:第一,垂髫喜欢银心可能是出自于“第三性”,跨越男女之情而更为纯粹;第二,垂髫不喜欢工欲善也是因为“第三性”,虽然剧情暗示两个人是灵魂伴侣,但是还是比不上两位女主在每日搭戏中产生的感情。对于第二点我是困惑的,在我的理解里,如果垂髫是超脱了二元性别的存在,也就是说,她属于一个更加纯粹的性别,那么为什么她的爱情不是更加纯粹的来自于灵魂共鸣,而不是选择更加具有世俗化象征的银心?这个解释我真是听君一席话,入庭一席话,没啥深刻感悟。。。
其他的一些男性角色也都是老工具人了,就不分析了。
总之,这部剧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不完全单箭头,垂髫爱银心,银心谁也不爱(短暂地爱了一下垂髫和工欲善,但是更爱好生活),工欲善等大多数男的喜欢垂髫,于老板喜欢银心。
没有任何人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我说的不仅仅是角色,还包括观众,但是可能不包括制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