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ker作为DC旗下的超级反派人物,却被拍成了经典,在电影史上少之又少。

同样刻画漫画人物的漫威,为什么少有如此深度的作品呢?

Joker在漫威能存活多久?

...

图片来源于网络

Joker的初次登场是在1940年,作为反派的身份,不出意外很快就挂掉了。

但是,它的诞生注定与众不同,因为有数个“贵人”保驾护航。

天才漫画家,鲍勃·凯恩、比尔·芬格和杰瑞·罗宾逊。

极具慧眼的编辑,埃尔斯沃斯。

坚持创新的老板,马尔科姆·维勒·尼科尔森少校。

编辑埃尔斯沃斯敏锐的意识到Joker这个人物大有潜力,于是安排了Joker无数次的复活,也正是由于“历经生死”的修炼升级,让Joker的形象愈发鲜活。

终于,在1974年,这个DC的原创反派,有了属于自己的漫画书。

可以说,DC坚持打磨Joker整整34年。与其说后来《Joker》这部电影极具深度,到不如说是DC对于Joker的坚持让人吃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切与武德充沛的马尔科姆•维勒•尼科尔森少校的分不开。

这位在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和墨西哥沙漠边境都打过仗的铁血军人,在退役之后选择投身漫画行业,并将自己身为军人的高道德标准灌注到了漫画人物上。

DC的“超人行为标准”,以及后来的“不杀主义”,都很好的诠释了老板的道德水准。

也正是因为马尔科姆•维勒•尼科尔森少校坚持“原创”和“创新”的理念,才有了DC对于Joker的耐心,最终这份等待让Joker成神。

而同时期漫威老板老板马丁·古德曼,坚持的观点是“粉丝并不关心品质”,只需要将一个成功的模式再次照搬,就可以获得双倍的利益。

这种将利益追求最大化的做法,在商业漫画及电影之中无可厚非,毕竟赚钱是第一位的。

不过,DC和漫威两家企业在起步之初,从理念上就已经有了明显的分歧。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推断,Joker在漫威活不过三集,成功需要时间的积累,而漫威不会给它机会。

Joker的深度体现在了超级英雄的弱化上面

一个深入人心的人物,怎么可能独自出现。


...

图片来源于网络

DC从一开始,就将他匹配给一个宿命对手,蝙蝠侠。

Joker是蝙蝠侠众多对手中的一个,但他令Batman饱受折磨。

众多英雄电影的套路都一样,必须要让主角先尝尽苦头,方能逆转成功。可是,DC偏偏让Joker给布鲁斯·韦恩不断的制造麻烦,两个人成为一对宿敌。

甚至有人说,Joker的成功,蝙蝠侠才是他最大的配角,本人深表同意。


...

个人认为,动漫电影要想拍的有深度,必须做到超级英雄的“弱化”,要让他更像一个人,更贴近现实,让我们感觉到英雄也会流血,也会流泪。

所以《蝙蝠侠》系列电影之中,舍得让Batman几近成为废人,才让我们体会到超级英雄破茧成蝶的蜕变。

同时,当超级英雄变得脆弱之后,才能拉近他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才能引发观众的同情,才能给人们片刻的思考时间。

DC将Joker安排给了有血有肉的蝙蝠侠,并不是每个反派都配得上如此的厚爱,Joker是幸运的。

DC电影之中的超级英雄也是人,是人就有黑暗的一面,有了黑暗也就是有了人性,有了人性才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漫威电影之中的反派们,个个强大的要命,足以将已经“封神”的超级英雄们逼入绝境,但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实在令世人鄙夷、唾弃,所以必将灭亡。

试想若在漫威电影之中,怎么会给Joker一次次伤害蝙蝠侠的机会,怎么能让他偏偏就是死不了...习惯了漫威爆燃、爽快风格的影迷,能接受的了吗?

没有任何超级能力的Joker,将我们强大的Batman生生成了“弱化”的超级英雄,在成就了Batman的同时,也让Joker的荧幕形象无法磨灭。

拍电影一定要有深度吗?

有人说,深度看DC,票房看漫威。

其实倒不如说是,深度看DC,广度看漫威。

对比漫威电影之中,富人有科技,穷人靠变异…最终boss不是天外来客就是百毒不侵…

个人认为这种设定,类似于当今爽文的表现形式,就没有打算让人去深度思考,因为灭霸一个响指就灭了半个宇宙的人,大难当前谁还去探讨人生?

但是,这妨碍漫威电影的成功吗?

影响漫威旗下超级英雄们的深入人心吗?

当然没有!因为什么?

因为,酒香也怕巷子深。

DC电影偏向暗黑化,虽然“痛”的深入人心,但是与现在的电影发展方向有所偏离,之前的文章提到过,当今的社会快节奏生活,将人们的时间不断碎片化,尤其是在短视频的冲击之下,人们愿意拿出来去电影院消磨的时间越来越少。


...

生活的压力之下,谁愿意跑到电影院里继续受教育?人们需要的是爽!是燃!是炸!

漫威的大制作和超前意识,十分迎合市场的需要,你们要爽,漫威就给你们爽个够。

相比DC大多单兵作战的英雄,漫威的英雄们以集体的形式多次出现,确实更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一次性推出这么多大牌明星,让观众们怎能不兴奋到嗨!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超级英雄扮演者的明星效应,对比漫威极少更换重要演员的风格,DC却似乎很爱给自己找一些挑战,当观众开始期待下一部作品的时候,DC会突然告诉你,演员换人了...

这样的做法虽然是电影保有一定的新鲜度,同时也与DC的创新理念相辅相成,可是却多多少少伤害了影迷们的利益。

很简单,刚爱上一个角色,给他换了一张脸,你说是不是需要适应一阵...

其实,所谓的电影表现深度,就是影片人物和情节在观众心中的映射程度,我认为DC和漫威在这一点上,属于殊途同归,并且不分伯仲。

当雷神索尔成功砍下灭霸头颅之后,变得自闭堕落,甚至成为一个肥宅,那样的超级英雄不也很像普通人吗?

...

用一个已经有了81年原创积累的Joker去评判DC和漫威谁更有深度,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我们爱电影,欣赏电影里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形象,特别是Joker这样可塑性极强的张力人物,让新老影迷欲罢不能。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Joker的成功有极大的偶然性,不是每一个反派都能成为荧幕经典,特别是做了这么多坏事的前提下,电影《Joker》被定为R级也正是如此。

...

有人思考的是深度,有人欣赏的是场面,各有所好,各取所需。

还是那句老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