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谢谢导演大鹏,拍摄出这种题材的电影。刚打开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只觉得这个场景像是我老家的样子,真的很像。其实作为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我其实对老家没有太深刻的情感链接,印象仅来源于为数不多的寒暑假时光。但是影片中的家族组成和状态却异常的真实甚至可以找到原型。
回乡的每一场饭局酒局都暗流汹涌,田地租借补助,房地分配,老人生病消费和照顾陪伴,每一种都是厚重的筹码,安放在欢声笑语的酒杯中暗暗博弈,更有来自血脉辈分的砝码加成,无论输赢只会在彼此心间增加更深的芥蒂,而且并不是每次都可以幸运的止步于暗中博弈。本就不经常相聚的人,问题更是萦绕在心口十几年,在酒精和人言的作用加持下事情往往会向最灾难的方向发展,如同片中不欢而散的酒局,而我逐渐习惯了这些,成为了玩手机的真丽丽,漠视且毫不在意。
老人离去后不会再有这么团聚的机会也很真实,我还能记得我姥姥离开前的一次生日,她的孩子们都回来了,孩子们的孩子也回来了,姥姥小小的房间里摆了两桌,炕上一桌地上一桌,这次没有往日里的暗潮汹涌了,但也没人在意主人公。我还能想起我去厨房添菜回到房间的场景,地上男人桌上觥筹交错的酒杯,言辞激烈的聊着无用的话题掺杂着呛人的烟雾扩散在整个小房间里,而坐在炕上圆桌中心被小孩女士们包围的姥姥,眼睛无光但是带着淡淡的微笑。男人们不在意姥姥气管不好,不能吸二手烟,女士们只想聊聊家长里短茶米油盐,而小孩们只在意什么时候能结束出去玩,只有带着廉价生日帽的姥姥在坚守这个所谓的生日宴,但她看上去并不在意,我在姥姥离去后时常会想起这个画面,想起姥姥的微笑。
影片里大鹏母亲说妈妈的离去很圆满也让我重新意识到,村里的人们总是对于老人的死亡怀抱着与我截然不同的态度。好像人70岁后的离去都是值得祝福的圆满结局,仿佛越早离开就越好。明明再也见不到,听不到,摸不到了,他们却能快速从情绪中抽离,像是再也没有负担了一样轻松,像是亲人从未出现过一样平静。而这个无法平坦接受亲人离去的我,好像能更像片中的假丽丽一些,最终怀抱着不解与悲伤回到生活中回到日常里。
这部片子艺术性价值确实存疑,但他给予了我很多情感上的共鸣及支持。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让我摒弃所谓的艺术性和学术性真诚的喜欢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