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辣滚烫》的推荐下看了《百元之恋》
那么就从这两部电影最明显的差别【结尾】说起吧。
两部电影中,女主都是经历了刻苦的训练,结果在第一场比赛中被职业选手暴打。虽然成功打出了一记漂亮的【躲闪+摆拳】命中了对手,但最后还是彻底击败。
在被击败后《热辣滚烫》的女主贾玲说自己赢了一次,并且拒绝了出轨男友的邀约。
而《百元之恋》的女主一子,却哭着对男主说,自己想赢哪怕一次也好,最后被男主牵手拉去吃饭。
《百元之恋》的结尾是最让批评者们诟病的一点,他们指责一子没有真正的精神上的成长,或是指责导演的男权主义等等。
持这种看法的观众,我认为是没有看懂这部电影的。(其实给好评的人中也有不少没看懂。)因此我写下这篇影评,并且故意打分一星,就是想让更多不理解这部影片的观众看到本文。
结尾的这两个反差可以拆开来看。
首先,对于“输了但实际上我赢了”和“输了但我好想赢”哪个处理好?
我认为《热辣滚烫》的处理不错,但《百元之恋》的结尾更好。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百元之恋》的结尾比赛中,导演已经用镜头语言充分的展现了女主一子的“虽败犹荣”。她的教练知道,她的父母知道,她的妹妹知道,她的前男友知道,观众们知道,难道她自己会不知道?
虽然“虽败犹荣”但是女主还是“想赢一次”,这就是导演高明的地方。
因为这种“想赢”的心态,是女主彻底摆脱颓废状态变得有斗志有好胜心的体现。只要你怀着一颗斗争心,就算遭受生活的种种重击,你也可以活出更好的自己。我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强实现反击,但看到了重拳的袭来也可以蹲下躲过去。
有人认为,作为一部励志电影,那么在变强之后,女主理应彰显自己强大,甚至对伤害自己的人和事发起反击。说活做事大可以“看心情”。
有人认为,作为一部女性电影,导演展示的性行为和最终接受渣男的选择,是女主并未根本长进的表现,更来自于导演男权的傲慢。
不过,《百元之恋》真的是一部“女性电影”,甚至“励志电影”吗?如果这些观众给予的标签不一定就是导演真正想表达的内容呢?
2、《百元之恋》是女性电影?
我认为不是。
改变后的《热辣滚烫》是一部完全属于贾玲的电影,电影中的其他角色都是服务于女主贾玲完成身材蜕变的工具人。因此这部电影是标准的女主成长电影。
而《百元之恋》从片名来看,显然一部关于“恋爱”的电影。既然是“恋爱”(如果不是LGBT题材的话),故事中就要有男有女。可以是男主女从,也可以是女主男从,但无论哪种形式,另一半都是“恋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百元之恋》并不是一部标价意义的“女性电影”。
确定了这个主题之后,我们再来会看《百元之恋》结尾女主的选择。女主说“想赢”,只是她自己“想赢”吗?激发女主学拳击的最根本原因,不正是女主去看男主的拳击比赛吗?这场比赛是男主的最后一场比赛,他“想赢”吗?当然“想赢”!
因此“想赢”就成为了两人真正互相理解,走入对方内心起点。这种“对仗”就是导演巧妙的“电影手法”。因此电影中虽然没有明确点明男主也“想赢”,但是大部分观众们是可以感受到二人的惺惺相惜的。
《百元之恋》是女主和男主两个人的故事。
3、男主是渣男吗?
《百元之恋》的男主不是工具人,所以男主也是有完整的成长线的,只不过是导演没有明写的暗线。
男主是渣男吗?他似乎的确符合这个称呼,因为他早已被生活的铁拳砸得粉碎,不得不用傲慢勉强粘在一起。
男主是老穷小地区的落魄职业拳击手,除了拳击他一无所有。然而,他还有一场比赛就要退役了。没了拳击他就真的一无所有了。他去女主的便利店,只卖香蕉,一向如此。
香蕉应该是对于一个职业拳击手而言最廉价的选择。香蕉具有较高的糖分可以支撑身体的高强度运动,高纤维的特性可以帮助维持较低的体脂率,同时香蕉富含维生素与钾,也对维持身体健康十分必要。(所以香蕉一直以来都是被广泛推荐的减肥食品。)只卖香蕉体现出男主生活上的贫乏。
男主看到女主来到便利店工作,故意没有拿走香蕉(是的,故意的)。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对女主态度的测试。当女主主动送来香蕉,男主顺势提出了约会邀请,因为他已经确定女主“不会拒绝”——拒绝接近一无所有的他。只敢邀请“不会拒绝”的女主约会,也说明男主认为自己别无选择,女主是自己的“唯一机会”。
约会,很无聊。
也许这只是肩部受伤而无法做临赛训练的他,逼迫自己放松心情的手段。但笨拙的女主完全无法令马上就要迎来自己最后一场比赛的他换一种心情。不过在自己最后一场比赛的前一天,男主还是借着买香蕉的理由,送给了女主自己唯一拥有的东西——自己最后一场比赛的门票。两张票,这是在测试女主的“朋友”圈,还是因为他没有其他人可给?
然而比赛中,面对更年轻更强大的对手,他毫无悬念的输了。
比赛结束后,女主等待着男主,还带来了一个猥琐大叔。在猥琐大叔的提议下,三人一起去餐馆吃饭。全程尴聊。趁着女主上厕所的时机,猥琐大叔肆意造谣女主如何主动追求自己。男主气愤的给了这个“夺走”自己“唯一机会”的猥琐大叔狠狠一拳,然后扬长而去。
然而几天过后,男主又出现在女主的便利店。这次醉酒的他吐了便利店一地,最终被毫无同情心的新店长扔到了大街上。当他再次清醒过来时,已经被女主捡回了家。
第一天,男主病了,女主照顾他。
第二天,男主好了,但女主被男主传染病了。男主给女主烤了一块很大但根本咬不动的牛排。之后两人在原始欲望的催动下发生了关系。
第三天,男主找到了一份给豆腐女拉车的工作,并给女主做了一顿丰盛的豆腐宴,然后两人有发生了一次毫无激情的关系。
第四天,男主第一天去上班,女主颇有些兴奋的说晚上要给他准备晚饭。但男主却冰冷的回怼道:“你在做什么,真把自己当我老婆了。”第一天上班,男主就收到了女老板的秋波。看着肤白貌美的豆腐女,男主发现其实自己并不是“别无选择”。到了晚上,男主果然吃上了女主为他准备的丰盛大餐。然而在吃了一个鸡翅喝了一听啤酒之后,男主选择了跑掉。再也没有回到女主身边。
这里有人说男主“出轨”,但似乎并不能如此武断的定义。首先男主女主虽然有了肉体上的交合,但在精神上,男主并不把女主当作恋人,何况两人同居的时间只有短短数日而已。再者,“出轨”“劈腿”通常是形容一个处在婚姻或恋爱中的一半在隐瞒另一半的情况下与第三者发生关系。但是在这短短数日当中,男主并认为自己和女主是情侣关系,也没有和豆腐女发生关系,而是在完全离开女主之后才开始与豆腐女在一起。因此男主是完全不输于“出轨”,甚至在他眼里连分手都算不上。
中国观众们对这段情节颇有误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的性观念远比我们开放。女主与男主的两次约会(动物园+拳赛)都特意穿上了自家百元店的廉价性感内衣,也反映出女主是期待肉体活动的发生的。
与豆腐女在一起的男主负责拉车,豆腐女依旧懒散的叫卖。然而没过多久,就只剩下男主一个人拉着小车卖豆腐了。在经过拳馆时,男主发现女主正在自己曾经的位置拼命训练。并且被判若两人的女主深深吸引,以至于豆腐小车被流浪汉拖走了都不知道。丢了生产工具的男主无疑被豆腐女狠狠骂了一通之后扫地出门。
转行交通协管员的男主在不经意间再次遇到了女主。他想跑,但没跑掉。女主问他:“我周日比赛,开看吧。”男主却回答道:“我不喜欢看到拼命努力的人。”“所以你才离开我?!”
一开始,我以为男主“不喜欢看到拼命努力的人”是一句谎言。因为当他看到正在拳馆里“拼命努力”训练时的女主,被深深吸引了。显然,他是被女主的“拼命努力”吸引的。那么他为什么要说“我不喜欢看到拼命努力的人”?
因为男主在离开女主时,的确是这样的。因为男主自己曾经就是一个“拼命努力的人”。他曾拼命的训练,努力的比赛,但到头来他一无所有。所以他决定放弃,他决定摆烂,他决定和女主这样颓废的人一起摆烂——“两个人一起摆烂,这样就没有心理负担了吧。”甚至还能有些优越感。
男主大约是这么想的。后来男主遇到豆腐女,她让男主发现,能和自己一起摆烂的并不只有女主一人而已,还有更多乃至更好的选择。反而女主在遇到他以后,支棱起来了。这让已经决定努力的男主开始反感女主。
有个细节,男主离开女主之前,他吃了一个鸡翅。除了这个鸡翅,男主没有吃过肉(比赛结束之后的中国饺子没准是肉馅的,不过那是猥琐大叔用偷便利店的钱请的客)。
仔细回忆一下,男主在便利店只卖香蕉,女主生病他做了一块超大牛排,他以为肉是越大越好,结果根本咬不动——说明他没做过甚至没吃过牛排。但是第二天男主做的豆腐宴非常丰盛而且女主感觉十分好吃——说明男主经常做豆腐料理。之后男主偶然来到女主的便当店,开口也是要的海苔便当。
男主啃了一个鸡翅,就跑掉了,也许可以称为逃跑。这并不偶然,而是编剧和导演可以安排的。不知道女主会不会猜测男主是因为自己做饭不好吃才跑掉的,毕竟她曾嘲讽自己的妹妹厨艺所以守不住自己的老公。但男主逃跑的真实原因,应该是他因为长期的贫困而自卑、而胆怯、而悲观、而迷失。所以他逃走了,逃到了更漂亮但与女主同样摆烂的豆腐女那里——继续摆烂。
直到男主看到那个“拼命努力”练习拳击的女主,就像女主曾经如此看着他一样。男主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他的内心再次掀起了波澜,但他依然选择了逃避。然而命运(编导)没有让男主逃脱女主的“拼命努力”。
女主邀请男主去看自己的第一场比赛,比曾经男主邀请她去看自己最后一场比赛时更直接更大胆。此时女主的神情却依然有些扭捏颓唐,完全不似她练习拳击时那般精神矍铄。但男主没有答应女主的邀约,惹得女主不得不现场打拳发泄一通。
然而最终,男主还是出现在了赛场上,并在赛后等待着女主。
他选择接受女主,实际上是选择接受曾经的自己,选择对“拼命努力后却仍然要面对失败”的释怀,选择与女主一起在这个暴揍他们的社会中“拼命努力”的活下去。
说完被忽视的男主故事线,我们再说回女主。
虽然是被无数人讲烂的明线,但是许多人在剧情理解上还是出现了一些错误。
比如在女主为什么选择联系拳击这个问题上。有些人在解读中认为女主是因为被强暴了所以选择了练拳(来让自己变强)。也有些人认为女主是为了减肥。这两个解读都是不正确的。女主虽然被猥琐大叔强暴了,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产生巨大的情绪波动,没有哭甚至还十分冷漠的自己打了报警电话,犯人就睡在电话旁。
犯人最后被警察逮捕了吗?导演没有展现。也许“没有”才更符合他们这个“百元社区”的状态——毕竟偷便利店的钱没有被抓,偷走豆腐车不担心被抓,抢劫便利店也不担心被抓。
女主第一次推开拳馆的门,就是为了找到从饺子馆独自离去的男主。决定练习拳击是第二天才做的决定,老板对她说的减肥其实只是推销时的惯用话术而已,并不是女主的真正动机。女主的真正动机很明确,就是参加真正的拳击比赛,体验一下那种“激烈搏斗后却可以友好的互拍肩膀”的感觉……
女主为什么离家出走?她和妹妹打了一架……所以“激烈搏斗后却可以友好的互拍肩膀”大约是有更丰富的内涵的。
女主的练习十分刻苦,并催促式的反复询问教练,自己能不能去参加测试,能不能去参加比赛。为什么?因为女主已经32岁了,马上就要到退役的年纪了。这可能也是她在真正比赛时总是强调自己不能败的原因。也许(因为赛制的关系),如果女主输掉第一场比赛,那么已经接近年龄上限的她就没有参加第二场比赛的机会了——第一场同时也是最后一场——所以她不能输,所以她哪怕赢一次也好。
然而就是这唯一的一场比赛,女主遭遇的却是卫冕冠军。这是女主运气不好吗?大概并不是。女主的教练曾经说过,安排比赛也是需要花钱的。而这个花销显然不是“只值一百元”的女主所承担得起的。卫冕冠军的原定对手受伤退赛,女主才获得的比赛机会。(致敬《洛奇》。)
因为没钱,所以只能打一场必输的比赛。很残酷,不是吗?就像底层人的生活一样。
5、百元,也有百元的活法
学会了拳击的女主,也学会了对生活进行反击。每当她心情不爽时,她就会用空击和更努力的训练来宣泄自己的愤怒。直到她忍无可忍,暴打了刻薄的便利店新店长几拳。原因并不是新店长欺负了她,而是因为店长想要伤害游民老太太的尊严。
游民老太太是个十分有意思的角色。据猥琐大叔说,老太太曾经也是店员,后来因为偷店里的钱被解雇了。(考虑到猥琐大叔的种种劣迹,这很有可能是猥琐大叔自己偷了店长垫付的钱之后栽赃给她的。)
游民老太骑着一辆滑板车,总是会在午夜时来到便利店后门“偷走”即将被扔掉的过期便当:有默契的时候我就直接拿;不让我拿我就偷偷拿;若是铁了心不给我,那我就只能抢了!
游民老太太虽然生活困苦,但她懂得与他人分享,明白人不能得寸进寸,更重要的是她始终保持的积极乐观的心态。
生活很残酷,不是吗?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活成我们讨厌的样子。
《百元之恋》属于小成本文艺片,只用了两周的时间就拍摄完成了。所以影片本身的故事发展也十分紧凑,从人物没有更换过的夏装来看,整个故事线发生在半年以内。女主虽然在拳法上进步神速,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力量训练,因此在最终的比赛中虽然漂亮的命中了对手两记摆拳,但是对手根本没有被击倒,反而是一记起身摆拳将女主直接KO。(初看时大呼意外,细想之下又在情理之中。)
《百元之恋》几乎可以被称为《百万美元宝贝》的“取反”作品。《百万美元宝贝》是以天才的大龄拳击女选手为核心,从她人生的大起大落探讨人生的意义。而《百元之恋》用这个廉价的名字来反映底层人痛苦的生活。“被打很痛吗?”女主在男主比赛之后天真的问他。男主回答道:“刚开始并不觉得,但现在很痛。”
当天晚上,女主就真正体验到了这种挨打的疼痛。
挨打很痛,女主为什么还要选择拳击,并一定要上赛场体验挨打的感觉呢?
“疼痛”是电影中一个反复出现的词汇。它与拳击馆中的标语“Hungry(饥饿)”“Angry(愤怒)”一通构成了底层人的生活。在故事的最后,女主被足足暴打的三个回合(6分钟)。
比赛结束,被打的晕头转向的女主踉跄的跑过去与对手拍肩——她以此化解了愤怒。她被打得吐血,被打成了猪头,但她一个“痛”字都没说过。与愤怒和解,承受住了连续暴击的疼痛,最后就只剩下“饥饿”了,所以……
——“我们一起去吃饭吧!”
女主哭得像个孩子,而在这场“只值一百元”的恋爱中,男主第一次牵起了女主的手。
片尾曲以颇为荒诞的清唱开始:“这场电影马上就要结束了,请忘掉这样的我。今后的每一天,就算不拍成电影,普通的过好每一天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