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国色芳华》与《锦绣芳华》,首当其冲便是其登峰造极的美术造诣——《国色芳华》荣膺白玉兰最佳美术奖,可谓实至名归。剧中一步一景皆匠心:人物服饰考究华美,西安街巷烟火气十足,更有一丛丛盛放的牡丹点缀其间,再融入非遗技艺与大唐风物,共同织就了一幅流动的盛世繁华图卷。
在这锦绣画卷中,我们见证着何惟芳的蜕变。她从籍籍无名的小商户起步,历经艰辛,终成举国瞩目的花商翘楚。这一路的辛酸血泪,仿佛滴滴甘露,无声浇灌着她的生命之花。牡丹未曾止步于个人荣华,心系家国,创办悟庸堂,愿为太平盛世倾尽己力。
剧集的厚度,更在于双线并行的宏大叙事。蒋长扬力阻宁王谋反的惊心动魄,与何惟芳济世安民的孜孜以求,巧妙交织,将家国大义与个人成长熔于一炉。何惟芳最动人的,是她逆境中勃发的生命力。自己身处泥泞,却愿化身为炬,温暖他人:她能不计前嫌,予莲舟选择之机;善意开导针锋相对的县主;鼓励皇甫令歌直面心意。这份照亮他人的光,源于她内心不息的韧劲。但她也并非完美无瑕:蒋长扬身陷囹圄,她心急如焚,纵使重金贿赂守卫亦不得入内,直至萧雪溪亮出长公主令牌方解困局。此情此景,商贾身份带来的无力感与自卑悄然滋生,甚至让她萌生退意。正是这些脆弱时刻,让牡丹的形象更显真实立体——她既是照亮他人的火炬,也曾是渴望被照亮的普通人。《锦绣芳华》的底色或许就在于“千万人燃起无声光焰,照亮盛唐长夜"。当她在风雪中高举火把,将星火撒向荒野,正如那剧中的牡丹,根深扎在黑暗,而花盛放如炬,映亮天色
《锦绣芳华》剧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