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年前的首集是皮克斯进入10世代后最强的原创作品,相隔9年续集归来,作为皮克斯继《玩具总动员4》后最令人期待的新作,所幸9年的等待不负期待,在首集的惊人创意下扩充大脑世界观,延伸出更多情绪探索,毫无疑问是疫情后皮克斯完整重振雄风的大银幕回归作。

...

首集侧重亲情,藉搬家到异地的陌生感开启一连串的脑內风暴,续集从亲情转为友情,藉3天的曲棍球集训营开启一连串新旧朋友来回抉择的青春焦虑期探索,年龄设定从首集的11岁来到续集的13岁,本以为续集会是连恋爱都探討的校园电影,殊不知编导將格局缩的很小,只聚焦於友情的探索,在极短的时间跨度中稳健地將友情这个命题结合迈入青春期的同儕焦虑玩转出更加丰富的元素。

...

焦焦、废废、慕慕、羞羞四种新情绪的加入,都是青春的躁动中不可或缺的情绪,焦焦作为本次踏入青春期的头號主角,代表著未雨绸繆的焦虑,有著危机处理专家(甚至过於矫枉过正)的设定;废废代表著厌世的颓丧感;慕慕代表著青春躁动中羡慕同儕的情绪;羞羞代表著害羞的情绪,这四种情绪的加入,在极短篇幅中便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以及迥异的外型成功塑造出来。

...

此次在青春的躁动中加入新的情绪、扩充大脑世界观的建构(诸如拋诸脑后、內心深层秘密、意识河流、深层信念灌溉地等),並新增「深植人心」的信念设定,让莱莉在同儕的汰旧换新拉扯中,產生信念的动摇,並在不断动摇的信念当中,產生对自我的怀疑,继而產生自我定位的焦虑,我是好人吗?是我还不够好吗?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我?

...

焦虑的主宰、信念的迷失与自我的怀疑,构成这次的脑內大风暴,在首集的五种情绪下继续延伸,续集將主线任务设为在拋之脑后的垃圾堆中找回信念,在青春焦虑中找寻自我的定位,若首集的年龄是「本我」的探討中混著一点自我的摸索,那续集迈入青春期儼然是更加著重於「自我」的探索,在年龄层日益升高的同儕中如何与旧团体告別,如何与新团体融入,如何在交友过程中摸索出全新的自我定位,便是本集以友情为命题的主轴。

...

正如同首集將忧忧塑造为麻烦精,却又没明確妖魔化成反派般,续集的麻烦对象换成了危机处理专家焦焦,看似能在未雨绸繆中单独处理好一切,殊不知只是让情况更加每况愈下。能懂为何编导会说《原钻》是启发他们製作续集的种子,本片的台词量以及情绪確实不断游走在如同《原钻》般的话劳焦虑中,首集的幻想乐园到了续集变成危机预想团队,焦焦在第三幕的焦虑崩溃如同《闪电侠》第三幕不断修正错误中矫枉过正逐步迷失的过程,终究得所有情绪一起扛才能缓解当下情绪,让莱莉產生正向思考才能放下焦虑。

...

在交友过程中为了阿諛旁人所產生的自我定位改变的转换焦虑,虽然早已脱离青春期,但这迟来的续集在设定上依旧让人看的相当有感,彷彿又再次重温青春期的躁动般,文本上与2年前的《青春养成记》一样都著重於青春的焦虑,只不过本片是褪去亲情以及亚洲家庭色彩的探討,因焦虑產生的自我认知崩溃,在暖心同儕的不计前嫌下拥抱自我的不完美,產生与自我的和解,继而接纳各式各样的自我,不管是哪种情绪產生的回忆,都是真实自我的一部分,无法割捨也不必割捨。

...

整体来说《脑筋急转弯2》在首集打下的雄厚基础下继续以脑力激盪延伸出不少惊人的创意,导演从彼得达克特换成新人凯尔西曼恩接班,如同《玩具总动员4》换成新人导演接班一样,原创性也许不如上集,但成片质量依旧是优秀的,在角色更多的情况下,敘事不仅没乱了方寸,还依旧在短暂的时长中有条不紊地讲好整个成长故事。

...

PS:在內心的深层秘密牢房中出现的2D角色,一个想起了《无敌破坏王》,另一个想起了Dora中会说话的包包,能跟电玩角色与2D人物角色进行结合,非常有创意,瞬间都以为自己在看卡通了????????。

PS:这次的续集麦可吉亚奇诺也將作曲的任务交给长年培养的徒弟接班了。

PS:念旧奶奶作为打酱油登场的情绪角色,未来伴隨角色年龄增长估计会越来越常看到????。

★★★★☆

#脑筋急转弯2#InsideOut2 #凯尔西曼恩#彼得达克特 #玛雅霍克#Pixar #皮克斯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