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于国内版本的译名“利刃出鞘2:抽丝剥茧”,我更喜欢导演原本设想的名字“玻璃洋葱”,毕竟有这么多的设计在里面放着,更有那么巨大的一颗洋葱头放在那里,放弃这么一个有明显设计存在的名字而不用,实在是暴殄天物。当然我也明白,作为系列作,宣发方面的一些需要,必须要把“利刃出鞘2”加上,万一反向引流给第一部呢?但是我觉得,系列作为什么就一定要名字统一呢?系列作,系列的是人物,是故事。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设计的名字,所以用了系列格式化的命名也就算了,偏偏又有这样一个明显更好的名字在,只能说让我非常的遗憾。
关于影片剧情的部分,我不想说太多。想写这个评论,实在是因为,我发现很多看完的朋友,反馈出来的内容,是只看到了这一部不足的地方,而没有看到它精巧设计的内容,甚至还误读了一些设计的东西。我觉得是在太可惜了,所以把我发现的内容,我想到的内容写出来一些,希望能够让一些朋友有更好的观影体验。
接下来到了剧透部分了,前方大量剧透预警!
免责:以下所有评论、评价、观感等,全部基于个人的知识架构、认知了解及性格等不知道什么东西之上,可能存在读者的过度解读情况。欢迎友好讨论,但如果你要抬杠,那就是你对!
首先,我要说的是,“利刃出鞘”最吸引你的点是什么?是黄金时代的风格吗?是推理剧情吗?是角色演技吗?我的答案并不是,准确的说并不全是。我更看重的,是导演在剧情呈现中着重刻画的另一个东西——反套路。无论“利刃出鞘”还是“玻璃洋葱”,他都将反套路严格进行到底,就是让观众有期待,然后直接把你的期待打破,吸引你去看他会怎么讲这个故事。
而反套路的手法,除去作为吸引观众、推进剧情的手段,我觉得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针对于推理小说、推理悬疑类作品名的解构(注:对于解构主义了解肤浅,不好深说,只是借用解构来表达我的个人思考,如有偏颇见谅)。
我相信看过“利刃出鞘”的朋友,尤其是推理小说的爱好者,都会明显的感觉到,导演对于推理小说,尤其是黄金时代的推理小说是了解,甚至可以武断的说,一定是热爱的。这种观感和“唐人街探案”是明显不同的,陈思诚导演只是借由推理的壳达成他的目的,我都不敢说他是不是看过推理小说,但是莱恩·约翰逊是一定看过且看的不少的。“利刃出鞘 ”那篇那个潮湿阴暗的天气、那座庄园,甚至是那两条狗,所有人一定都惊呼,这就是黄金时代!我甚至在影片前十分钟时候,一直很恍惚,这片子到底拍的什么时候的事情?
而“利刃出鞘”全片都在不断解构,不断展现出推理小说应该出现的样子,然后一个反套路把观众晃倒:记错监视器的范围而又当面破坏了录像、狗狗叼来破碎的围栏而又随手被扔掉、泥泞的后院留下了脚印当面堂而皇之被破坏……一次又一次让我们为女主角揪心,然后直接一脚蹬空。这种解构的目的告诉我们,这些都不重要,即便没有这些,布兰克也会解决一切,毕竟是“Google排名第一的侦探”。而这些解构设计,同时还要塑造的一点,就是在“利刃出鞘”最开始,布兰克给与观众的观感,其实不是一个神探,而更像一个技术完全不过关的笨侦探,而这一点,也是为了最终结尾处反转做好了铺垫。
说回“玻璃洋葱”,布兰克的神探形象借由“利刃出鞘”已经立住了,所以笨侦探的反转解构已经用不了了,这和“城塚翡翠”面临的是同一个问题,都是用了一个只能用一次的戏法,而接下来故事该怎么发展呢?
开场,所有人受到来自于富豪迈尔斯的礼物,巨大的没有接缝的盒子。这个盒子绝对是我最近十年看电影最想要获得的周边,没有之一。而借由这个盒子,把所有相关角色的身份、形象逐一串连:州长、网红、科学家、模特,这些完全天差地别的人,居然是朋友,甚至还有一个独特的“核心圈”。所有人开动脑力,解开了精巧的机关设计,然后第一颗玻璃洋葱把邀请函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谋杀游戏的邀请函。接下来,解构来了,地下室里穿着睡衣的安迪,抡起锤子把盒子打了个粉碎。解什么谜?故弄玄虚!
百无聊赖的神探布兰克正泡在浴缸里和朋友玩“amoung us”,而且还被朋友们嘲笑太菜了。没有案件就完全没有精神的侦探,这种标准神探性格设定,让人惊呼太福尔摩斯了!而布兰克也收到了邀请,虽然他并不认识这个富豪迈尔斯。
接下来码头登船的戏码,将侦探和众人介绍到了一起,以及经典的那个登船梯的斜向构图,直呼阿婆的感觉回来了!而众人望向的,是一个本不该参与这次活动的人,已经和所有人闹翻了的安迪也出现在码头上。
接下来详细剧情不再赘述,简单说就是侦探上岛之后,发现自己并不是迈尔斯邀请的,但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原则,就留了下来。顺便开始各种跟踪偷听,发现这个核心圈的朋友们,其实每个人都有对于迈尔斯不满的地方,也就是都有“动机”。还展示了一下浮夸大厅里的现代艺术,以及那幅《蒙娜丽莎的微笑》。晚餐时间,迈尔斯宣布“谋杀游戏”开始,布兰克开玩笑式的要了个奖品,然后用1分钟就把迈尔斯的游戏破解了,让人惊呼神探。
迈尔斯一副吃了屎的表情,而在回到房间,布兰克告诉他,你是傻子吗?我在救你,这屋子里每一个人都有杀你的动机,你现在又把一个杀人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你是觉得自己死的不快吗?!迈尔斯本没有在意,但回到大厅后,杜克就死在了他面前,用的还是他自己的杯子。迈尔斯恐惧了,黑暗的十点钟来了,众人四散逃跑。而布兰克在建筑前遇到了安迪,安迪中枪倒地。
故事来到这里的时候,赋格曲开始了(开篇客串的大提琴家马友友专门解释了赋格)。依旧是真故事和假故事的套路,整个故事从头讲了一遍。安迪死了,拿到箱子的是妹妹海伦,为了给姐姐讨回公道,拿着自己砸碎的箱子和邀请函,找到了布兰克。本来是委托布兰克调查,但却被布兰克假扮姐姐的计划绑票在这次调查之中。我不得不说,看到布兰克说出计划是兴奋的眼神,我惊呼我爱死这个疯子了!在真故事的再次讲述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假故事里隐藏着的那些信息。来到黑暗十点钟,海伦中枪倒地,子弹却击中了姐姐的笔记本。布兰克决定将计就计,让海伦假死之后去迈尔斯的房间找线索。
谜底揭开,海伦拿着证据与迈尔斯在大厅对峙,又一个反套路迈尔斯直接抬手烧掉了证据。接下来就是注明打砸环节和“燃烧的蒙娜丽莎”。
看到了什么?反套路,反套路,还是反套路。不断用反套路的玩法破坏观众预期,让观众跟着导演的指挥向前走。
而实际上,片子最大的反套路还不在这里。记得最开始的机关盒子吗?这个盒子的剧情除了串联人物、背景介绍还有什么作用?那就是立人设,一个个稀奇古怪的谜题,把众人的聪明人设一开始就立在观众面前,而做出了这个机关盒的迈尔斯又该有多么聪明?但这才是最大的反套路,这样一群人都是白痴,而最核心的迈尔斯更是白痴中的白痴。
当侦探说,我的盒子不是你送的是谁送到?难道有人重置了自己的盒子送给我?迈尔斯理所当然就顺着说,一定是这样!我当时就是一脸问号,那个盒子还有重置功能?这个高科技吗?
全片下来,到处都充斥着反套路的点,告诉观众迈尔斯是白痴,从扔了麦卡特尼的签名吉他,到“谋杀游戏”的谜题,再到剽窃了侦探的杀人创意,甚至于那个“bullshit”的玻璃码头。不是一般的白痴都集不齐这么多的要素!
我能理解很多推理爱好者对于“玻璃洋葱”的不满,因为他们是希望看到一个古典派的,逻辑流的烧脑推理电影的,而这个解答自然会让观众不满。但客观地说,“利刃出鞘”的谜题很复杂很烧脑吗?至少我不觉得。在他讲故事给女主角拿药瓶的手部特写的时候,我大概就猜到他想要玩什么了,区别就是怎么讲这个故事而已。
而为什么两部落差这么大?因为底的核心重点。“利刃出鞘”虽然反套路,但是底的重点落点仍旧落在了推理上,两个要素线落脚于一处,所以推理爱好者狂喜。而到了“玻璃洋葱”,最终的底只落在了反套路上,而没有落在推理上,甚至于展现了侦探的局限和无助,这自然就不被推理爱好者所喜了。
但是反过来说,正式因为迈尔斯是个白痴,所以故事才是这么讲的。因为反套路,因为解构,所以最终的结果才这么简单。这个简单不是因为能力不足的简单(点名鞭尸唐人街探案3),而是因为这个故事就是这么设计,这个故事就该这么讲下来!
额外说一点我所喜的小点,讲故事的节奏。确实,“玻璃洋葱”的赋格模式,因为只有一个故事,造成两次讲述太长了,节奏有影响,表现和观感不如“利刃出鞘”每个人一个三五分钟的真假故事交替,造成的节奏变速。但这是故事本身设计的原因,赋格讲述本身就是故事的核心玩法。
我想说的节奏,是关于节奏的打断。孤岛环境,偏偏多了个借助的路人甲,还时不时就冒出来秀一下存在感。在紧张的节奏环境中,突然出现,打破节奏,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是值得学习的。而另一个点,就是所有人齐聚大厅时,众人聊天过程中,背景里不断出现的蒙娜丽莎的安保设备关闭开启的声音,节奏不断加快,既打断了紧张节奏,又借由声音的节奏,把剧情的紧张节奏向上推进。
除了推理爱好者,对于重心不在推理,侦探不能力挽狂澜而不喜欢之外,另一个可能性,就是“我居然被一个白痴耍了”的心理。但被耍了就是被耍了,认赌服输。有人说到,迈尔斯给杜克下毒的那个方法太儿戏,回看就能发现了。是的没错,包括偷枪的动作,回看也能发现。 我只问一个问题,你发现了吗?
这个故事一切的基础都建立在这群人都是白痴,迈尔斯更是白痴中的白痴。在这个基础上,才会有这样的故事。永远记得这个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再看,你会看到很多有趣的东西。
至于这片子的致敬内容实在夸张的多,无论是客串演员,还是致敬桥段。记得迈尔斯的造型吗?十年前是“木兰花”的阿汤哥(有兴趣去看看木兰花,你就知道为什么要用这个造型了),半年前是乔布斯的高领毛衣。这种桥段遍布整个片子,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扒一下,会很快乐!
“玻璃洋葱”是我很喜欢的作品,虽然客观讲比起“利刃出鞘”要稍逊一筹,但我觉得,它不至于如目前阶段的评价那么不堪。我十分期待导演的第三部作品,对于第三部的期待,我仍旧是推理只期待5分,过关就可以。我更期待他将如何解构一个故事,如何又用解构去讲好一个故事。
顺带一提,爱德华·诺顿确实承袭了克里斯·埃文斯的接力棒,片酬最高的那个是凶手。不过凶案不是孤岛的谋杀案而是安迪被杀案。你看,导演没有骗我们,他做到了!
结构精巧而又玲珑剔透,好大一颗玻璃洋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