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随便便的观后感+读后感,发散胡扯:
李安和张爱玲真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电影里“快走”那刻,神圣,动人心魄,有些凄绝。在张爱玲笔下,会带一点点不经意,祖师奶奶骨子里的那份傲。
高潮段落后,张爱玲写“隔”首先用的比喻是橱窗里的模特,然后才是纷繁的其他想法。电影里虽然也有橱窗模特,但确乎难以“转译”。抓住黄包车车龙头的风车特写,配乐铺垫到这时进入王佳芝theme 来highlight,车师傅一脸不经心的开朗,问回家吗,抓细节抓得非常接地气。能让人顷刻想起我们在人世间多少这样的时刻,经历了天昏地暗,迎面来的世界模糊,相隔,他人无关的欢欣。感觉李安很贴近普通人内心朴实的愿景、情绪。(谁没事先想到模特?也是没谁了。)
会感觉张爱玲更贴近女性的心理现实 燃烧是由冷冽妆裹的。与其说悲壮,不如说是一秒钟的轰轰烈烈,余下冷水覆上来,爱与恨意 和过尽千帆的漠然掺着。
李安像乌托邦,有点太神圣了,雄浑的温情。包括对男性的塑造也一样,易先生小说里开头就贱兮兮的,结尾还喜气洋洋,电影里抚迹酸辛、红了眼眶。同学们小说里有孤立和嘲讽,电影里相对正大光明一点。暗恋,唱曲,定情,可以说是俗的面向,但谁不希祈一个温情些的世界。
(可能是我觉得现实其实是冷的。(或许,张爱玲人在局中,参透看破;李安稍微外在些,同情佳芝,描画世界。)
表达上没提,捅人,烧信,之类的,也很好。这些也是两个人作者性的表现,张爱玲写的是王佳芝心里模拟揣测的具体行动,李安拍的是颠覆家国叙事,在各自文本里都是自洽的。
相较于《卧虎藏龙》,这部真是通体融和,浑然天成,毫无疑问的好。第二部李安,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