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如果不看剧情介绍,大概很难猜到故事在讲什么。

“寄了”,这个词,小编也是现学现卖的,好像是说玩游戏的时候嘎了。嘎-G-寄,大概是这么个由来吧。

如果这样理解,一整个春天都在“寄”,这水平也算是告别游戏了。

不过,故事其实和游戏没关系,人家“寄了”是真“寄了”。

...

但是,“寄什么”,故事还是留了足够的悬念的。

当“真相大白”时,还是不能不感叹,现代的小孩子啊,还真的很会玩。

...

不过呢,前段时间,外卖小哥被爆雷,偷吃一两口的也有,脚丫子直接伸进去的也有,反正,让外卖彻底不放心了。

故事没有外卖小哥什么事儿,这次主要爆雷快递小哥。

嗯,大家都有寄快递的经验吧,没想到,快递小哥收完货之后,会拆开来“检查”吧。

这“雁过拔毛”的操作,难怪快递小哥一个月能拿那么多呀。

其他的也就不说了,这女主寄的东西,被快递小哥发现,得钻多大的地缝啊。

...

说起来,女主还只是个高中生。

女校的规矩,其实还是蛮严的。

但是,女主有点口吃,因为这个成了老师眼中的“免检对象”,谁曾想到,老师眼中的乖宝宝,换个场景,就完全不一样了呢。

...

香港那边,不知道是不是支付宝还不流行还是这事儿支付宝也不愿意担保。

反正,大家想着完成交易,主打一个“诚信”。

如果遇到不诚信的咋办呢?

其实,女主也没什么办法,只能自认倒霉呗。

但是,这事儿如果有快递小哥的参与,那完全就不一样了。

网上曾经流传一个段子,千万别得罪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因为,他们可是知道你的“收货地址”的。

...

一条500块,这钱还真的很好赚的。

还是挺奇怪,这样的产业链究竟是如何“延伸”到高中女生这个群体的。

简简单单,就把钱给挣了。

得来容易得东西,大概也不会太珍惜。

等到将来真正面对生活,发现一个月拼死拼活,还不如卖两条内裤,巨大的心理落差,大概很让人崩溃。

...

这样的生意,充满了诱惑。

俩人想着把生意做大,也算得上是“人之常情”。

这世上,谁还会跟钱过不去呢。

...

只是,做生意就是做生意,把生意做成“情感”,这难免有些违反“职业道德”。

其实,杜十娘的故事,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故事里头也说得很清楚,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儿的,内心多少有点变态,难道总能在这些变态中期待一个《五十度》吗。

...

把客户发展成对象,这需要一定的心理建设。

特别对于一个口吃的女孩,大概更需要“具体实践”。

这次的实践,其实不太成功。

但完全没想到,虽然“实践”失败,但生意完全意料之外。

...

风度翩翩的大学讲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癖好,故事里头并没有交待。

人家就是喜欢了,而且不影响大众,也犯不上道德批判。

...

但坏就坏在,女主自己因为口吃不敢见面,最后被闺蜜截胡。

女主一气之下,就选择了公之于众。

其实讲师也是这样困惑的,自己这点“小爱好”,又没有妨碍谁,再说了,自己也是花钱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

有些事儿,可以做但不能说。

比如,今年要涨水电费了,至多轻描淡写的说一句“策略性调整”,多说,搞事儿,那就不对了。

...

当然,讲师也不是善茬。

要死大家一起死。

一个大学讲师,和俩高中女生杠上了,这“大开眼界”的桥段,也是活久见。

不过,故事已经“秉承”港片的经验,学会了啥也不说。

整个故事,对于“贩卖内裤”的是非,那绝对是闭口不谈。

要谈,就谈谈关注口吃儿童的社会生活。

要谈,就谈谈塑料姐妹花如何挽回友谊。

在最后的“校方临检”中,女主的书包里头,并没有那么多内裤。

但是,一旦撒开来,那绝对是漫天“揭开的底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