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一学期电影课的学习,我的观影体验从单纯享受变得能看到一些创作者的思路。此文为重看《鸟人》并呈现我能力范围内能理解到的电影魅力。

关键词:长镜头 电影

镜头

本片采用了伪一镜到底的技术,据说是每次转场空镜时偷偷续接。伪装出来的一镜到底显然不只是为了做势,此技法用来叙事由于时地人的矢量性的结合不但使得对话交互十分紧凑,前言后语在有限的区域之间借助持续地镜头以富有张力地呼应摩擦出callback一般亮眼的效果,交代额外信息时便可以省略很多不必要的细节。就好比连写几个句子时省略主语,表达便会利索很多显得有力、表现时空变换便不必那么死板。如正式演出时镜头只需要在外面门口等天从亮到黑、幕间出来很多人作为暗示便足够勾画出这段时间的流逝,然后再飞入鸟人的化妆室跟随他接入下一段高潮。除此之外,镜头设计还常常借助镜子来作为长镜头角度受限的补充。

有的长镜头跟随主角,有的长镜头代表主角的视角,其中有两处在渲染氛围时令我印象深刻:一处是裸奔后的开枪戏成功落幕后主角从镜头后面走出来,在他出现之前使观众有种的心情;还有一处是首演最后一幕他决定换上真枪实弹后走向舞台时,画面随着脚步晃动,让人觉得不安、甚至有些庄重。

除此之外,对话场景中摆脱剪辑使镜头周旋在谈话人之间还给观众一种跟随这个真实的情境同呼吸的代入感。

观众面对连续的大量的应接不暇的信息,思维不间断地运作产生快感。不过同时也有人抱怨没个完的长镜头仿佛一直吊着心眼等另一只靴子落地一样。总之我认为超长镜头不管是作为噱头应和该片的神经质气质还是贯穿全片的压抑气氛都非常合适、出彩。

配乐

配乐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除了恢诡谲怪、自由、富有表现力的鼓点之外它几乎没有真正的配乐。除了接近尾声时鸟人幻觉大爆发认为自己在演电影时出现了专门的独立的配乐,其他时候都是别的真实的声音融入背景:真实的安插的到处都是的鼓手(忽远忽近的鼓声能让人听出来是真的有人在敲,而且时不时鼓手露脸总感觉也很适宜)、大街上真实的流浪汉歌咏者、真实的剧院演出的配乐。

通常,剧院忧伤舒缓的演出声音总伴随着抒情或伤感情节,每当主角逃避现实耽于幻想(女儿发脾气讲实话刺痛他后)、女儿和诺顿发展感情时等等,配乐总是剧场延伸出来的帮助情节推进。比如,当助理通知“还有一小时”,前妻还在他的化妆室等待着展开新一段或伤感或惋惜地对话时剧场音乐就想起来正好开始煽情,非常巧妙。

鼓点有丰富的组合和音色,如滚奏、乱打和小钵恰恰,它们配合不同的音量强弱变化和快慢疏密的安排富有特色地配合着转场时的闹市、或尴尬的安静、喧闹的心境、或预兆着声势浩大的下一幕。除此之外,影片中还在酒吧里有一段怪怪的笨拙的钢琴,后面就拉扯出原来是街边流浪汉的吟唱,歌词是很有力量的诗句,嘶吼的歌声非常震撼。

情节

影片中基顿所饰演的角色被塑造成一名精神分裂症者,可只是若即若离地向观众暗示这一点。使得现实与幻象暧昧不清,整个电影都弥漫着魔幻的色彩。如在他的视角中自己会飞、用意念操控物体,但除了开头顶棚的吊灯巧合落下来好像证明他确实有超能力,其余时候如经纪人看到他在自己的化妆室大摔特摔、出租车司机追着他要他自以为是飞过来的路程的车钱都证明了一切不过是幻觉。

很多情节都有内在联系,如精神分裂者常借助生活中的巧合:意念杀死糟糕的演员于是便实现了。基顿和女儿争吵时携着贬低她的朋友说“每天只知道在网上炒火东西”,使女儿不留情面的斥责他不过是一个脱离不了过去的老古董,在此段争吵中揭示了女儿代表新世界的窗口同他链接,也使结尾处女儿帮他照料爆红的社交媒体账号水到渠成。

这段争吵还是电影除了基顿的事业线之外的家庭温情线的一大关键点,争吵后就有和好,也就是结尾处病床前的温情。同样的女儿和诺顿的感情线也作为整体剧情的一大翘板:他俩亲昵的举动被基顿看到间接导致了其裸奔暴走(去抽烟所以睡衣被门夹住),这个情节让他收获了关注,证明了一些东西,虽然是以比较尴尬的方式。

角色

本片的角色塑造也非常有魅力。主要人物都多少沾点反社会性格:暴力倾向精神明显有问题的基顿、撒谎成性乖戾不羁的诺顿、嗑药女儿和沉溺享乐的情人等。叛逆的人物性格在我看来不但能给一部艺术作品增添魅力,更能使情节更有张力、无限可能。反正本东亚人看起来相当受用。

趣味

刻薄的台词直呼过瘾,如“刚刚流血是他最真的表演”、“不要再透过手机屏幕看世界了”、“你拉链没拉” 、基顿诡异的笑、剧中对真人秀的吐槽和其他隐隐的幽默如幻觉激增后基顿在大街上学鸟怪叫、医院中鸟人上厕所等等。

包括描绘的那些不具备专业素养没脑子且只专注换单可笑的鸡毛蒜皮的娱乐圈记者、纠纷案件彼此操控等等,能感到是有人在借机宣泄一些积怨已久的情绪。

情结

当我观看电影时往往与自身有契合的部分会使得观影体验更深刻,这一部便是如此。其中讨论了很多敏感又很有讲头的主题,如影评人和创作者的关系、演员的自尊、名利和艺术的自我实现等等,百老汇的反义词似乎是好莱坞,而这一切投射到现实生活中的每个演员身上或许都是一片更苍莽的虚无。

影评人和创作者的激辩使我心潮澎湃,台词均富有攻击性,且演员(发自内心)的激动感情使电影变得相当有感染力。

巧妙安排

此外,电影中还有一些巧妙安排。比如,蓝色一幕(枪打诺顿)总能呼应男主的现实生活的低谷心情。当裸奔后的蓝色一幕镜头从舞台上移开后我们隐隐听得到镜头外的雷鸣谢幕,可此时主角的心情还处于强烈的波动之中,整个情节推到这时已经非常叫人难受了,于是紧随其后便是经历打击的幻觉终于以鸟人的实体首次出现, 甚至变得炮轰火燎,白化病火鸡终于再次飞了起来。稍后便出现了片中唯一没有出处的凭空的音乐,也就是和基顿幻觉的链接。

最后一个暧昧迷离的结尾,女儿兴奋地望向窗外高空,好像他真的飞走了,可那也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