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观众认为《问苍茫》是一部有门槛的剧。的确,在角色设定上,全剧史料中有原型可循的人物就已达到数百位,在观剧之初不免让我们这些历史学渣有些吃力。但也正因为人物场景丰富,全剧奉献了诸多“神仙打架”的名场面,让人很是上头。在一个群星璀璨的年代,万千风流人物搅动起历史的洪流、时代的巨浪。如何叙述他们的关系,如何书写他们的博弈,如何呈现他们的异同,成为重要的看点。我相信没有人不在期待大佬们究竟何时碰面展开正面交锋。所幸的是,《问苍茫》并没有让我们失望,伟人会面的时空选择、场景布置、台词设定都暗藏玄机,值得细细品味。
首先必须谈谈李大钊与孙中山的会面。这次交谈无疑对于两党合作共同开展革命具有重大意义。李大钊与孙中山虽初次晤面,但神交已久,对彼此相当熟悉。护法战争的失败使孙中山意识到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都不足依靠,马克思与社会主义思想的出现引发他的关注,为他带来了新的启发。他对李大钊这位布尔什维克主义宣传者已然有所耳闻。李大钊对孙中山这位革命先行者的尊重与了解更不必多说。
有趣的是,在剧中,虽然两人都以了解党派情况考量合作可能为第一目的,但见面却均不提及两党合作相关事务,而是讲起了“进化论”。为何要谈进化论?一方面,这是二者的理论共识。早期的孙中山把进化论提高到时代的高度,进化论成为他践行革命的理论武器,也成为他知行观的理论来源。李大钊也把世界理解为进化、革新和创造的过程,认为现代中国的命运必须埋葬旧制度、旧文化。这是两党革命的共同旨归:破旧立新。另一方面,二人又谈到了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解,指出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人可以合作实现共赢。这是两党合作的基础。
因此,先谈“进化论”看似与两党合作无关,实则处处相关,有着“比兴”的意味。二人因此互引为知己,对谈一夜,建立了真挚的革命友谊。而后两党党外联合转为党内合作就十分自然。编剧还原历史非常用心,这段交往确有其事,宋庆龄曾回忆“中山先生特别钦佩和尊敬李大钊,我们总是欢迎他到我们家来。”
另一大历史性的会面时刻则是毛蒋二人在国民党一大上的相遇。蒋介石虽在会场却不是代表,只是列席会议,即使在孙中山指定的浙江代表因病不能前来的情况下也未能替补,心中十分不是滋味。而毛泽东此时作为湖南代表参与会议,就各议题频频发言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并引起了孙中山的注意。二人离席时在门口相遇。蒋介石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下出言讥讽“代表,你先走”,仍囿于身份之见与不受重用的苦闷之中。而毛泽东自如回道“同志,你先行”,以同志的身份等而视之,高下立见。毛蒋二人互为一生之劲敌此消彼长的命运齿轮此时已经开始悄悄转动。
相较于毛蒋、孙李二人的机锋,毛泽东与孙中山的会面则让我异常感动。重病在身、时日无多的孙中山先生谦逊欣赏地称青年毛泽东为“毛先生”,自嘲但饱含热情与期望地向他介绍自己的宏图,又语重心长地叮嘱“要努力呀”,足见一代伟人的胸襟、情怀与抱负。
毛泽东与周恩来也终于在蒋先云的引荐下得以相见。编剧埋下了一个小小的彩蛋。两人对话互引了对方的诗作,可见互相了解甚多,也难怪日后会成为并肩的战友。
剧中还有许多有趣但意义深远的会面,欢迎大家补充。伟人年轻时一次看似不起眼的偶遇与相见实则都已预示了未来路径的走向和格局的变化。相谈甚欢还是话不投机,惺惺相惜还是暗流涌动,从会面时刻便可初见端倪。当时的一个小小事件,实际构成了见证历史的伟大时刻。而《问苍茫》的用心之处就在于将这些细节一一列出展示,让观众得以重回历史现场,见证这些伟大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