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3
关于二战抵抗运动、地下组织的经典杰作。
本以为是战争片,实际上延续着梅尔维尔的地下题材,同样是高明的“罪犯”,不过是有理想的正义的战士。
主题其实很正很传统-个人情感和组织纪律的矛盾,牺牲小我保全大局。某种程度上是欧洲的主旋律电影,奈何拍得如此高明。
不同于《无耻混蛋》那种戏谑与戏剧化的英雄主义复仇爽片,贬低敌方、手撕鬼子的场面完全没有出现。谍战的悬疑气氛被合理适度地还原,这当然和导演本人的亲身经历有关。同样是微观史实的书写,可以和《帝国的毁灭》对照观看-对抗的两面都走上了不归路,本片更为含蓄沉郁。既不煽情也不演绎,而是把所有情感和价值这些都融入影像留给观众自己挖掘。没有戏剧化的表演和阐释,只有从外向内的刻画。不是通过对细节的高度把控和设计来取得形式上的完美统一,而是通过写实和具体的细节描绘来呈现氛围和更深层的统一。封闭空间、雾气、沉默与行动…因此优点在于写实,同时冷峻平淡-几乎是布列松式的:观者需要一定的主动投入才能理解体会,但因此也会更为深刻。
就影片的视听而言,有风格特色,但未能做到不着痕迹、大巧不工,和大师尚有差距。
ps. 大银幕沉浸体验满分,中间虽然处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但是清醒的时候都全神贯注。
维度 ★(1-10) 备注
思想深度(学术文本价值) 8.2
个人感受(观众传播价值) 8.3
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7
叙事水平(文学价值) 8.1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专业价值) 8.1
25.5.29小西天
ps.今天又是犯难的一天。一张票收了又出,出了收,在本片和恐惧的代价之间反复犹豫徘徊。但决定了就不后悔,也没让我失望。
简评-关于二战抵抗运动、地下组织的经典杰作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大银幕重温-再评《红高粱》
评分:B+,保持初看的7.6(3.8/5)前言:想当初在老家大棚里拿着pad看的,体验很一般,这次终于在大银幕重温。时隔九个月,对电影的理解果然发生了质变。评析:大银幕上观看,优点和缺点都被清晰地放大。首先是剧作的痕迹比较重。这与文 ...
这不是电影!
评分:C,5-6。简评:看的第四部格林纳威,没想到能差到这种地步(同时把莎翁也糟蹋了),再次挑战了我的底线。几乎是我电影理念和创作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电影横跨音乐、绘画、建筑到文学,这次又加上了戏剧元素。不同于塔可夫斯基、布列松、林 ...
意大利村庄的纪实史诗-从土地到上帝
评分:A-8.4暂且保留,打四星。前言:友邻评分高达9.3、码了许久没舍得看的神片,到今天的契机才看,也是顺理成章。其一原因是按照导演的作品顺序正好看到了奥米尔这部。其二是在梳理意大利电影的线索,也刚好看完了罗西里尼的前十年作品,算 ...
一双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评析《何处友家》与《小鞋子》
公众号图文版:“一双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佳片导赏《何处友家》与《小鞋子》 - 微信公众平台引言: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评析两部伊朗影史上的经典作品,一部是著名导演阿巴斯的成名作《何处友家》,另一部是十年后马基德的成名作。二者在 ...
观感-札记
简评:B-,6.5+第一次看了半截弃了,拖拖拉拉一个星期、零零散散看了四次才看完。没什么体会,只觉得形式过僵、故弄玄虚,实在空洞无趣。色彩、构图,画中画、框中框。极致的清晰和干净,(和作品中绘图师一样)每个画面都经过精心严格的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