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给主创的诚挚的对萧山的爱以及对我的工伤的治愈功能,本片为个人的主竞赛最佳。

从儿童视角出发,轻盈、柔软而幽默地展开对萧山乃至整个社会的观察,以两份作业为动机,但收束时的感动早已超过两份作业。

台词上做了很多有趣的互文,虽然不得不承认有设计感,但至少表达效果是完成的了,儿童语言成人化的诙谐感也很突出。当然长镜头之类的还是有些粗糙,三小时零九分钟的片长也避免不了节奏问题,但导演欲说还休的情感淹没了这一切缺点。找不到海的外国人,退休无事的阿姨们,可爱又迷茫的初中生,颜色时不时变换的外卖员,主创的观察是细腻生动而深刻的,它不曾回避沉重的过往,也不曾强调那些难以消解的痛苦,而仅仅是用诙谐的语言去表述着这一切对萧山的影响及导演对家乡的热爱。

结尾的组织结构的确是非常规而破坏整体性的,一段mv一段叙事一组旧照又一组叙事,那种欲说还休的乡愁被放大到极点,这是个缺点,也是情感发酵的基点。它不完美,但我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