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种"暧昧"的感觉,我还是会有一种想把故事凝炼概括的冲动,这可能是从商业片和学语文带过来的思维模式。在看《情书》的时候,这种暧昧是中学少男少女的青涩美好的暗恋,但暧昧在这部片子里是一种不那么让人舒适的感觉。看电影的时候觉得爱丽丝是一个美好纯真讨人喜欢的形象,映后讨论发散之后对于爱丽丝的纯真有了一点怀疑(怀疑它是否存在于现实世界,怀疑它是导演因为不存在而刻意创造的小白花,我很不喜欢小白花这个词,大概是因为它给人最主要的印象是脆弱而非美好),我现在倾向于认为爱丽丝的纯真是一种早熟,背负了生活的重担和经历了一些成人世界的区别对待后,仍然选择做自己,去跳一段属于自己的芭蕾,哪怕穿着不合适的服装,穿上足尖鞋之后也可以不在乎,因为这些所谓的规则/合适不过是人定出来的罢了。
降一星是觉得电影缺了点什么,至于到底是什么,我也说不出来。
记录一些有趣的场外因素,有个女生穿了黄绿条纹的卫衣配了个黑马甲,这让我觉得很春天,好像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就看到她了,真巧。她应该是第一个来的人,然后hwy和ljm一起走进来也让我很惊讶,开场前才下电影有一点紧张,春天的开场歌单我只放了一首《日光》,不过也很满足了,毕竟图书馆的投影仪声音效果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