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难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啼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潇潇西风冷,满座衣冠胜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本来不打算写影评,但是看到这首诗真情实感地代入了,“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思来想去还是简单记录一下这两天为之通宵为之痴狂的琅琊榜。一开始是zzc和zjq强烈推荐我看,没想到这么上头,周六下午打开第一集之后全程无尿点,直接通宵看到第48集。
qsy说她喜欢辛弃疾那种“醉里挑灯看剑”的沙场豪壮,我却喜欢不起来辛弃疾,只能读出“了却君王天下事”的悲凉与伤怀。出于这种原因我向来不爱看正剧,现在能拍的所谓家国大义只是为了迎合广电主旋律的噱头,通常都只能让我脚趾抠地。在此之前我喜欢的是红楼与甄嬛传这样于小处着手笔墨,渲染整个时代的悲剧,但是琅琊榜完全凭借主角和群像的塑造、情节的环环相扣、台词的精雕细琢打动了我。赤子之心与义薄云天本来是最大的两顶帽子,如果忝居其位却撑不起这样的赞美会非常非常败好感,路人缘丢光,幸好胡歌的演绎没有辜负我的期待,梅长苏真真是当之无愧!
第一个touch到的点是太皇太后认出了小殊小殊呀,你瘦了哟。小殊,这是你爱吃的糕点,给。霓凰你过来,你不是跟林殊有婚约吗?怎么还没成亲呀?
这里真的很好哭,尤其是二刷可能更有感觉,终于在众目睽睽下可以握紧太奶奶和霓凰的手做回少年时的小殊,像烈火中、焦土上的惨剧从未发生,四人长歌缓行,一日看尽长安花,可是“地狱归来,不可久留”,握着霓凰的手最终还是要松开……
第二个touch到的点苏哥哥吟“蝉赋”: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隐柔桑之稠叶兮,快啁号以遁暑。苦黄雀之作害兮,患螳螂之劲斧。冀飘翔而远托兮,毒蜘蛛之网罟。欲降身而卑窜兮,惧草虫之袭予。免众难而弗获兮,遥迁集乎宫宇。依名果之茂阴兮,托修干以静处。
这首赋虽然是对黎老先生的玉蝉手信做一番解释,但实际上暗合了林殊的志向与境遇,原本是“贞士之介心”,与众物而无求,然而面对黄雀之作害、螳螂之劲斧,不得不“托修干以静处”。苏哥哥出身于黎老先生的教诲,心性最是清高赤忱,在吟诗时如有感于平生遭际,应难忍心下酸楚,可是这十八年的每一刻,梅长苏都是这样拖着病体残躯,忍辱负重、尽心竭力地谋划、盘算,一步一步走到京城,太心疼太心疼
第三个touch到的点是苏靖对答:梅长苏问:“殿下可知,皇上一旦知道你在查祁王旧案,定会招来无穷祸事。”靖王答:“我知道。”梅长苏问:“殿下可知,就算查清了来龙去脉,对殿下所谋之事,也毫无益处。”靖王答:“我知道。”梅长苏问:“只要皇上在位一日,就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靖王答:“我知道。”梅长苏问道:“既然您都知道,还一定要查?”靖王道:“要查,我必须知道他们是如何含冤屈死,将来我登上皇位,才能一一为他们洗雪。”
大家爱靖王和梅长苏,正是爱这份如言侯所说“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不移,虽千万人吾往矣,哪怕失去一切,只为了完成一个明明做不到、对现实中的名利没有任何帮助的执念,只为了让高高在上的当权者低下头承认自己的错误,于事无补、无所助益,千万仁人义士也愿意为了心中的正义和真相而赴死……立阳在看完谢玉手书之后劝阻萧景睿向皇上告发谢玉夏江,拳拳父母心,无外乎你是娘的骨肉,胳膊拧不过大腿这类话,每个人都期待正义,可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愿意为之牺牲什么。立阳愿意牺牲的点到为止,苏哥哥愿为之牺牲的却是一辈子的殚精竭虑与从容赴死,此其所以光辉处。“中国人总是被那些勇敢者保护得很好”,我们钦佩和盛赞那些勇敢者,正是这些或有名或无名的少数人保全了家国的延续,正如梅长苏短短三十年的生命却无数次提醒我历史长河的宽阔浩荡——“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
在梁帝的勾心斗角的多疑多思中,在朝堂的权谋之风乌烟瘴气里,我想到鲁迅先生说的:“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第四个touch到的点:萧景睿与苏哥哥长亭送别时的坦陈,全剧最爱的三观我曾经因为你这么做,非常难过。可是我毕竟已经不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孩子了。我明白了,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是我,因为没有被选择,就心生怨恨,那这世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我之所以这么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我之所以这么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我爱你,与你无关,让我想到“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这番话坦荡而大爱,不因梅长苏揭露真相而迁怒于他,不因无法接受事实而小肚鸡肠,不因没有得到与付出相对应的回报而气急败坏,真写出了这个人物的豁达胸襟。
第五个touch到的点:冰续草
这里不去找原文了,大概就是蔺晨说冰续草换血需要十人,大家纷纷说我愿意,还商量要在梅长苏昏迷的时候瞒着他做,真的哭死,以何心待人,人必以何心还待之。
最后总结的点:深埋在人性之中不可调和的矛盾与悲剧,一切灾难的起源是人性本身就充满了冲突
这部剧其实最大的矛盾就在于夏江受到滑族璇玑公主的挑拨,对赤焰军起了杀心,才有后面种种的是非之争。可正如蔺晨所说,璇玑公主以女儿之身牺牲,只为报灭国之仇,何尝不是如苏哥哥一般,为了心中坚信的“滑族的正义”。顺着矛盾的这条线再上溯,是否没有璇玑公主,就不会有赤焰军尽丧梅岭的惨剧?——只要梁帝心中的猜疑无法消除,祁王和林家就躲不过功高盖主的阴影,这也是人性。梁帝在最后为自己色厉内荏地辩护,靖王坐上了这个位置,他也会如此,梅长苏斩钉截铁地说不会,梁帝说:“人是会变的”,看到这里心下悲凉之极。“Power tends to corrupt,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怕审核,搞几句洋文)无论是三省六部还是三权分立,人类伟大的制度发明都是建立在分权制衡的基础上,建立在对人性深度的理解之上,但是这条路就像走钢丝,颤颤巍巍走到终点,可是稍有不慎,能走出唐朝节度使的地方割据,也能走出宋朝过于节制的虚弱。
出于个人三观不喜欢的点:
林家所谓的满门忠烈,所谓家国大义,无非是服务于一家一姓,我敬佩林殊赤诚之心,可所谓家国,怎么不是耽于虚名,为其所挟所累呢,有悖“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这一核心观点。这也是为什么二战之后兴起存在主义,自古以来,这些人性中的贪婪、猜忌,这些同室操戈,无不让人感到怀疑与厌倦。“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我完全明白,一个组织要实现它的目的,就必须有一个人去思考,去指挥,并且全面担负起责任来。但是被领导的人不应当受到强迫,他们必须有可能来选择自己的领袖。在我看来,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堕落,因为暴力所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总是由无赖来继承,这是一条千古不易的规律。”虽然也理解苏哥哥是大爱,要为靖王留一个清平的盛世,不为外敌所累,但这份对世间苍生的大爱太过于沉重……让人心疼且怀疑有没有必要……可能这就是支撑苏哥哥人格魅力的地方!“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可是我私心,只愿苏哥哥平安健康,偏安一隅,和飞流、蔺晨、霓凰一起策马恣意地云游四方,最后在琅琊山或者云南度过幸福快乐的余生,再不插手甚么家国,就做你那梅边吹笛的江左盟盟主可好?(其实这也是我对宁宁的期待……真的是操碎心的老母亲)
我也说不上喜欢祁王,在宫中行走处事刚硬易折的道理居然要用一杯毒酒为代价学会,“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的诀别何尝不是过度自信、缺乏省思的写照,精诚相待的赤子心固然令人敬佩,可死了就是一败涂地,那些整治朝堂富国安民的宏愿都一同带入鬼门关,连累了满军将士。虽然靖王也如此,但是最后他对立阳长公主说“父皇不是当初的父皇,我也不是当初的祁王”时还是甚感欣慰,苏哥哥没有白白站在雪地!
可以改进的点:
苏哥哥有点太算无遗策,开了金手指的感觉,不如甄嬛传真实,甄嬛好歹有算漏之处,苏哥哥像上帝视角。剧本也有经不住推敲的地方……所以可能还是不如甄嬛传这么经得起打量和二创,当然是大有大的弊病,太过宏观必然流于逻辑生硬,为了捧出梅长苏的人物形象必然失于人物的多面性与悲剧性。比如可以刻画谢玉和夏江的故事,反派在这个剧本里有点太纸片人,这当然也是剧本太大导致的。可是剧本着重塑造的权谋也只让人感觉是太子誉王、皇上和梅,四人之间揪着皇帝的猜忌心算来算去,谈得上是聪明的博弈论,却没有翻手为云的政治权谋感
还有就是偶见奇怪配音,瑕不掩瑜
最后,是我最最美好的祝愿——
希望苏哥哥来世还是那个风度翩翩、鲜衣怒马、最明媚最耀眼的少年小殊,是京城驰骋疆场、未尝一败、智谋过人的林家将军,回头万里,不是故人长绝,而是故人在侧,儿孙绕膝,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