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只是想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开始的。现在我知道了,很多事情不知不觉就来了。

—《花样年华》

...

因为情人节这次重映,我又翻看了《花样年华》的诸多影评。

从导演访谈录里墨镜提到的悬疑复仇,到知乎问答里影迷逐帧解读的伟仔眼神,似乎故事的开始真的指向了周慕云的报复。

而我,不想接受这个观点。

家具店售卖的书柜,买回家放鞋都可以。

一部电影拍完,主创的任务就结束了。

每一个观众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理解,从中得到的收获与感动也就有所不同。

...

这一篇,我想说爱的开始……

苏丽珍,其实是一个清醒的女人,也是一个深爱着丈夫的妻子。

她当然知道花心的男人是怎样的,老板情人的秘密她一清二楚。老板领带的颜色她一眼分辨。

她知道一个出轨的男人怎样周旋于情人与妻子之间,偷情时间的安排、情人礼物的赠予,身为秘书,她已经完全了解偷情故事中男人所能做的所有事。

婚姻不可靠,成人世界的阴暗她明白。

即便是这样,她依然深爱着自己的丈夫。

租户和房东们闲暇时的麻将娱乐,她浅笑着陪在丈夫身边。她并不喜欢麻将,她喜欢的是追报纸上的武侠小说。

清晨上班时的离别,已站在门外的苏丽珍笑着跟丈夫说再见,忍不住又进门亲吻丈夫。

如果已经到了七年之痒,一个妻子不会这样。

...

电影开始时的周慕云爱自己的妻子吗?

未必。

妻子抱怨周慕云很久没有出去旅行了,而当周慕云向上司请假这场戏里,请假的时候已经过了下班点他还没有准备回去。

朋友阿炳戏笑说幸亏你老婆是个大美人,周慕云回:你以为我是你?

也许是两性之间的差别,苏丽珍上班前的一个甜甜的吻,一名在外已深知成人俗世规则,仍对丈夫保有爱意的妻子形象就立住了。

而周慕云这里,类似的画面没有。

这也为周慕云苏丽珍二人之后的交集,打下一个基础,就是夫妻之间爱意更淡的周慕云属于一次次感情升温者。

...

《花样年华》讲述了两段婚外情,为减弱主角的负罪感,将二人的处境置于双方情侣出轨在先,这样就避免了像《廊桥遗梦》所带来的争议。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偷情也是情,孽缘也是缘,那陈先生与周太太的开始始于何时?结局又是如何?

电影中没说,陈先生周太太成了故事的背景板。

也许是源于陈先生从日本带来的电饭煲,毕竟电饭煲带回来是交在周太太手上的。

故事总归开始于相遇,无论是现实还是网恋,都是一种遇见。

陈先生的工作经常往返于日本,见多识广。

周太太的工作是在酒店,每天也是人来人往。

而办公室里的苏丽珍和周慕云却并非如此,每日困在小小的房间里,日常接触的都是常年同事。

两对夫妻的社交世界不一样。

也许陈先生和周太太的开始就源于一个外面的新闻,或者一个可笑的住客,不断的分享不断的交谈,婚外情发生了。

他们的结局,大概率是周慕云夫妇离婚了,但苏丽珍夫妇没有。曾经的陈生周太依然藕断丝连或者早已相忘于江湖……

...

周慕云苏丽珍是何时爱上对方的呢?

两人结为夫妻或是露水情缘,总会有个缘由。

因为性。

因为财。

因为本身夫妻关系不好,在外得到安慰,关乎情。

总要带着一个目的,或者开始于某个契机。

书,也许是周慕云苏丽珍能找到共同语言的缘由。

如果没有各自情侣的背叛,也许他们可能也会成为朋友。

从前那种上海老弄堂或者说城中村,我住过。

一个一个的隔间,只有一间可以居住。

无所谓客厅还是卧室,厨房卫生间共用,一点也不隔音,半夜说个话隔壁都能听到。

不过现代社会邻里之间的关系疏远了,娱乐方式也多,不像电影中的六十年代,除了报纸和麻将,别无其他。那样的环境邻里之间更容易接触了。

...

他们在共同的兴趣里,像两只飞鸟在同一片天空翱翔。

茶逢知己一盏香,从搬家搬错的书到报纸连载的武侠小说,至少周苏二人初次相识的印象就是很投缘的。

发乎情止乎礼,虽然周苏二人还未到这种程度,但显然彬彬有礼的客套之下,住着两个被社会规则束缚的人。

如此相近的住处,如果发现不了对方一样的领带与包,夫妻之间就真的咫尺天涯了。

何况前文早已铺垫过苏丽珍一眼看穿老板领带颜色的情节。

于是因着寻找伴侣出轨,周苏二人才第一次有机会单独的坐在一起,这里才是这段情缘真正的开始。

...

知道了真相,苏丽珍还想眼见为实。她去了周慕云的家与周太太对话之后,一个躲在洗手间无声痛哭。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苏丽珍不允许这样的事情暴露在众人面前。

如果在周家门口,她一步进去再无挽回的余地。而她,给彼此保留了一点点的脸面。

苏丽珍一人在家仍不愿跟众人一起用餐,她有独属于自我的世界,看书与麻将一动一静,她并不想并不喜欢融入到这烟火气十足的社会里,可是自己的社会阶层又不得不让自己住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

王家卫、杜可风、李屏宾、张叔平极尽视听之手段,将苏丽珍独自买饭的场景拍的无比绚丽。

下班后的苏丽珍,一身的装扮依旧那么风姿绰约。她是一个对生活有要求有品味的人。

她的谈吐优雅举止得体,这样的外表包裹下的人是绝不会做出手撕小三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码的。

她不肯踏出那一步,连哭都不敢大声。

在这个电影故事里,她是最令人心疼的一个。

苏丽珍去周家这一个情节,其实是在提醒出轨的陈先生周太太二人,如果两人悬崖勒马不再一起,以苏丽珍的性格,这件事就此翻篇不会再提。

可惜,没有……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

周慕云没有挽留过。

也许男性女性处理这种事有着性别上的不同。伤心是有的,遇到这样的事,谁能不伤心?

小巷里的若有所思、沉默、香烟,是他唯一的回应。

周慕云苏丽珍都没有去问过各自的伴侣,这是不是真的,以后应该怎么办?

两人只是不断的角色扮演,不断的为伴侣找借口。

只是谁主动,还有那么重要吗?

不重要。

一个人永远不能体验世界上所有的情感,一部电影也不能拍尽世间所有的悲欢。

当你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你慢慢的就会发现太多的故事永远都有着你无法理解的一面。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斥责很容易,也很危险。因为此刻的你能站在那里,未必是你自我道德意识高,很可能仅仅是你还没有经历过考验。

按照普世价值观来看,陈先生周太太当然是做错了,他们是加害者一方,伤害了彼此的家庭。

按照局中人来看,他们总会为自己找到偷情的理由,虽然这个理由在别人看来站不住脚,他们却很能深信不疑。

...

在茫茫人海中,在电影编织的这个故事里,两个受伤的人在知道真相的那一刻,才真正有了彼此接近的机会。

同病相怜,只有两个受伤的心才能感知对方的痛苦。

这种独属于两人的秘密比两人共同的兴趣能引发情感的碰撞还要剧烈。

共同兴趣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跟第三个人分享,唯独秘密不可以。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周苏二人能够紧密联系的核心是只有彼此才能感知到的痛苦。

当陈先生周太太同赴日本偷欢,周慕云苏丽珍两人之间的情感才渐渐开始升温。

日本的两人离开越久,周慕云苏丽珍的联系就会越密切。

“今天你打电话到我公司了?”

“我想听听你的声音”

“今天你怎么没打电话给我?”

“以后你也不要再打了”

两个人开始产生情愫,可以是喜欢对方的声音,可以是喜欢对方的才华,甚至可以是喜欢对方头发的味道,总之当你喜欢上一个人,就总能找到令你迷恋的地方。

而如果两个人都有感觉的时候,就不会再那么温文尔雅客客气气,那个有时会耍小性子的人也许只是在你面前卸下伪装。

这样的对话,当然不会出现在初相识的时间。

...

二人被困周家,一夜无事。

美好的情缘也好,不伦之恋也罢,狗血的现代包养或者性放纵下的一夜情,上床几乎是所有能指向的最多结局。

二人共处的那一夜,无事。

既没有想着报复对方放纵一夜,也没到你侬我侬水到渠成的程度。

如果有心,此刻已是终章了。

2046

那个无数影迷耳熟能详的房间号码。

苏丽珍徘徊徘徊徘徊不定。

周慕云等待等待等待不安。

“我们和他们不一样”,苏丽珍依然不敢面对心中已经渐渐产生的情愫。

不是对婚姻还抱有希望,也不是对未来没有盼望,也许只是冲不破那个年代带给心灵的枷锁。

只是,管住自己的行为很容易,管住自己的内心很难……

...

如果是我来写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两人各自离婚,然后继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人间烟火?

极少有人会写平淡的婚后生活,每个创作者的内心如果没有激情,是写不出好的作品的。

婚后生活的感情表达非常不容易,那些伟大的爱情电影几乎都不会表现美满,只有破碎、遗憾才能停留在心里很久。

如同在这个世界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对眼前的幸福麻木不知……

情起了,落在哪里?

现在想想第三篇《花样年华》的主题,就是这一句了—

《花样年华》3:别离的痛苦,远胜于从未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