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开始以为最开始的相遇和热恋是最梦幻的,看到最后才发现她们的分手才是最梦幻的。我看很多评论说导演没有拍好,把爱情拍的非常虚于表面,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想,这不正是现代很多年轻男女的爱情吗。
年轻时凭借爱好谈恋爱,一方面对对方有好感,一方面又是因为对方和自己爱好相同,进一步获得了自我满足。但是没有深入的交流,只是浮于吃喝玩乐(至少电影里真的没有一点深入交流的部分),而且她们确实因为年轻,三观也在不断塑造中。终于,在面对毕业后的生活,这一巨大转折点,两个人开始走向了两条道路。最后男女主遇到和自己相似的一对年轻恋人,如果是我,可能会忍不住觉得脚趾抓地,因为已经走过这条路的我已经知道我当初单凭爱好重叠找恋人有多幼稚,不过年轻时的冲动和单纯也是另外一种美好吧。
我看很多人说谈恋爱不用要求爱好相同,在我这,成立又不完全成立。一方面单凭共同爱好处对象,但举一个例子就知道多么不可靠了,比如房思琪。她那个禽兽老师就是抓住了她对文学的爱好,从这一点去欺骗年幼的她。我只想说有人会读莎士比亚,同时他也可能会是强奸犯。另外一方面的话,如果没有相同的爱好,可能连朋友都很难坚持,何况恋人。所以人与人不能只看爱好,要有更深入的交流以及时间的磨合,无论三观还是生活习惯,都会影响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这时我就忍不住想起了爱在三部曲,为什么《爱在》会比这部更经典,其实某个方面也是因为《爱在》的男女主不是简单的爱好重合,就觉得遇到了真爱,而是彼此观点不断的碰撞,但是还是被彼此吸引。不过《爱在》到了第三部,两个人之间最后也是一地鸡毛。
爱情果然难以捉摸,但也很合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很微妙。何况爱情又常常是两个人锁定的关系,非常具有局限性,不如友情更丰富和包容。我可以拥有有各个特点的朋友,她们不用各个方面都能和我磨合,爱情就不行。因此虽然我们听说有那种一生都彼此深爱着的恋人,但看到的更多是磕磕绊绊的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