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电视剧和电影,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样貌。
电视剧非常多,每隔几年,就换一波新演员把同一部小说再拍一遍,都是几十集的长剧,故事上也都是遵从原著小说。电影则几乎相反,数量非常少,因为时长的限制,在故事上必须对原著小说进行大幅度的取舍和改编。王家卫拍的《东邪西毒》是文艺片,刘镇伟拍的《东成西就》是无厘头喜剧片,徐克选择女演员林青霞饰演东方不败,王晶拍《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直接砍掉所有支线剧情。
时至今日,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是逐渐进入了创作瓶颈。
电视剧虽然数量多一直拍,但仅仅是一次又一次的换演员,越来越难以引发观众的兴趣,至今被讨论最多的,居然还是40多年前的83版《射雕英雄传》。电影的状况更差,本来数量就很少,再加上武侠片的式微和动作演员的断层,已经很多年没有好作品了。
金庸武侠小说就在那里,60多年,已成经典。由此改编的电视剧和电影,目前面临的困境,也同样是因为60多年的时代发展。简而言之,当下的影视作品和观众,播放平台、审美趣味和观看习惯,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观众已经跑的很远了,影视剧落后了很多。
其实很久没有看武侠剧了,最近在腾讯视频上追了一下《华山论剑》系列剧集,目前看完了《九阴真经》、《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三个单元,整体感觉,这部剧集无论是在剧集形式还是故事改编上,都做了大胆创新,算是跟上了时代,也跟上了观众。
不再拍几十集的长剧,拍的是最受当下观众喜欢的8集单元剧。不再完全遵从原著小说,大胆取舍,大胆改编。不再拍观众都很熟悉的主线剧情里的核心主角的故事了,而是把高人气配角的故事进行充分挖掘和适度扩充。
《九阴真经》讲的是梅超风的故事,如何从一个被人欺凌的弱女子成长为江湖人士谈之色变的黑风双煞。《东邪西毒》讲的是黄药师和欧阳锋的故事,呈现了两位武林宗师的成长弧光和性格转变。《南帝北丐》讲的是段智兴和洪七公的故事,完整呈现了两人从初入江湖的年轻人成长为武林高手的全过程。
影视剧都是拍给当下的观众看的,无论讲的是什么年代的故事,无论世界观有多么架空,表达的主题和输出的价值观,都要和当下的观众同频。
金庸武侠小说里有很多悲情人物,他们都困在某种执念里。放下执念,就是《九阴真经》的核心主题,黄药师劝说梅超风放下复仇执念,梅超风没能放下,一生悲情,走火入魔。《东邪西毒》里的两位女性,冯衡和耽敏,面对爱情都是掌握主动权,敢爱敢恨,奋不顾身,全是当代女性的爱情观。《南帝北丐》把一帝一丐巨大的身份差异进行了充分的故事发掘,还玩起了身份错位,借此就家国与民众的关系进行了深度探讨。
上述紧跟时代的改编思路和紧贴当下的主题表达,《南帝北丐》是步子迈得最大的。大到完全颠覆了传统武侠类型,拍成了喜剧,剧中一些人物的大胆扩写,情节上的颠覆,甚至有看当年笑痛肚皮的《东成西就》的感觉。
身份错位是喜剧最常见的笑点来源,当一个皇帝和一个乞丐玩起了身份错位,那笑点简直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创作者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把社会地位进行重构,要玩就玩大点,连性别也重构了。本剧集的另一大笑点,就是对大理国所在的西南少数民族母系部族的呈现。族长是女性,保家卫国的战士是女性,被抢亲的是男性,后宫伺候人的是男性。这些带有明显刻板印象的性别标签,用喜剧的方式呈现出来,既能引发思考,又让人容易接受。
最后,不得不说,把金庸武侠改成6-8集的单元剧的形式,真的是很舒服,追起来毫无压力。塑造一两个人物,有性格有成长。讲述一个故事,起承转合,清晰明了,信息量大不注水。表达一个主题,充分聚焦,有味儿又有劲儿。不同单元由不同主创创造,既确保了风格的多样化,每个单元又有串连与联动,看完以后,意犹未尽,坐等《五绝争锋》开播。未来也希望更多国产剧能参考《华山论剑》这种单元剧的形式。#华山论剑
《华山论剑》:金庸武侠世界的更多可能性,《南帝北丐》单元步子迈得最大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