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乐村》是由金晔执导,梁振华、胡雅婷、张显编创,靳东、祖峰、张雨绮、刘冠麟领衔主演的电视剧,讲述了中国医疗队远赴非洲救死扶伤的故事。这部剧虽为看似“惊心动魄”的医疗题材,但我却愿称之为近年来国产剧“治愈叙事”的代表作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临床心理学家迈克尔·怀特(Michael White)和研究者大卫·爱普斯顿(David Epston)首创“叙事疗法”。他们在《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一书中指出,故事若能够赋予我们生活事件的意义,这个故事在某种程度上便可决定我们的经验与行为的本质,有的故事会限制、剥夺、贬低自我以及与他人的关系,而有些故事却能够抚慰、提升、解放、提振甚至治疗我们。在忙碌紧张的现实生活中,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就通过“重塑故事”与“问题外化”的叙事方式,引导观众进入了一场疗愈心灵之旅。
一、“乞力马扎罗的雪”——磅礴唯美的自然风光
“重塑故事”是指针对当事人的困境重新编排其生命故事,并进行目的性的引导。而叙事场景本就是叙事的一部分,有时甚至会产生无声胜有声的强大作用。本剧中的自然风光无疑成为了创作者引导观众目光聚集的焦点。
天高云淡的非洲大草原、绮丽的凤凰木、壮观的动物迁徙、驰骋的猎豹,还有在日光笼罩下金光闪闪的乞力马扎罗……每一处风景都令人心驰神往。这些场景并不是有意的穿插装饰,而是这些医疗队员们生活的环境,它就这样无声无息又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他们生命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每当片头曲响起,每当他们于苦闷中望见那一方景象,从心底迸发而出的欣喜之意都难以掩饰。作为景中人如此,作为观看者,亦是如此。广阔无垠的非洲土地,总能给人以一种难以言喻的舒畅感;成群结队的动物迁徙、风驰电掣的花斑猎豹,似乎让人能触摸到生命的脉搏与跳动;炽热浓艳的凤凰木,成为了单调土色的调味剂,也成为了观者抵御辛劳枯燥的生活的一味良药;而当大家拨开云雾,望向乞力马扎罗的那一刻,它成为了恢复动力与活力的最好归处。《乞力马扎罗的雪》开篇提到:“乞力马扎罗山,常年积雪,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据说,这是非洲最高的山。”“在西高峰的近旁,发现了一具风干冻僵了的豹子骨架。这头豹子到这样的高山上寻找什么?至今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当马嘉对着那座“神山”发出了感慨的那一瞬间,或许他已经逐渐找到了答案:“我们坐着喝酒,阳光洒在肩上,你在看什么?在看我们的梦想与未来!”这样的美景不仅治愈着剧中人,更治愈着每一个看剧的我们。我们都向往自然,希望能离它近一点、再近一点。虽然隔着屏幕,但我仍能被美景感动,在无言的震撼中获得情感的疗愈与心灵的平静。
二、“南京市长江大乔”——诙谐轻松的叙事风格
“重塑故事”还体现对“问题故事”的消解,《欢迎来到麦乐村》就尝试通过诙谐细节与对比叙事来消解沉重情绪与宏大叙事所带来的紧张感。
或许是从马嘉与外卖小哥的竞速开始,或许是从苏莱曼那一声响亮的“媳妇”(师傅)开始,这部剧集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渲染上了诙谐幽默的氛围。细节的展现还不止于此,“南京市长江大乔”,让我在忍俊不禁中彻底记住了这位名叫江大乔的“市长”;马嘉与柳晓弦在出租车上的“狠辣”对话,削弱了为报光食品安全问题而偷拍被发现所带来的惊险感;在街头以舞动的形式指挥交通的交警,让初入非洲的“我们”放松了紧绷的情绪……除细节的调节外,叙事结构的对比设定也成为了重塑故事的手段。本剧的创作者在紧张、沉重的时刻加入“调味剂”,宕开一笔,疏解观众郁结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比展现——人生并非只是死路一条,换一种思路也可能会明朗起来。例如,马嘉在对一个艾滋病阳性患者进行手术时,另一边的手术室里还有一位面临极度危险的产妇。无可置疑,这两段情节都是充满紧张与惊险的,尤其当马嘉的眼睛里沾染上了患者的血,而另一边也听不到刚出生婴儿的啼哭声时,观众紧张的情绪达到了顶点。手术结束后马嘉拼命去冲洗眼睛,而另一边终保得一对母子平安。这样的对比叙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观众担忧马嘉被感染的忧伤情绪。又如,马嘉在与石竹子探讨关于“走”与“留”的选择时,穿插展现了苏莱曼等人也在为此而担忧的场景。其中,赵一聪劝说苏莱曼的“男人哭吧不是罪”与他解释自己“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双标反差,也令观众在此刻因与马嘉共情而郁结的眉头不禁舒展开来。
总之,小到故事细节,大到整体结构,这种表现风格在这部剧集中始终存在,不仅缓解了医疗题材所带来的紧张感,中和了援非题材产生的陌生感,更让观众在一张一弛之间体会到了心灵的疗愈。
三、“莫愁前路无知己”——感同身受的情绪表达
“外化”原本是一种鼓励人将压迫他们的问题客观化的治疗方法。“问题外化”则是将问题变成和人分开的实体,从原本被视为属于人或关系内在而较不易改变的性质,变得比较容易改变。本剧通过与观众感同身受的情绪表达,让观众从观看的视角感受到每个与我们别无二致的人物的困境,以此实现将问题事件与个人本身区分的效果。
援非医疗剧,看似是宏大、庄严的,但编剧却选取了从更小的切口和更具同理心的视角进行讲述。“中国的故事里没有超级英雄,只有努力拼搏的普通人”。无论我们看来再了不起的人、再遥远的世界、再伟大的工作,都是由一群普通人通过积少成多的努力而达成的。剧集中的每个人都与我们无异,他们与我们一样,也会迷茫、也会苦闷,有来自爱情、亲情、友情的烦恼,面对困难时也会措手不及。但他们也总会迎难而上,从未主动放弃。马嘉在即将离开非洲前仍尽职尽责的完成超高难度的手术;武梅在推行肝素帽使用开办的讲座也经历过寥寥无几的时刻;江队长在手术台上坚持到自己筋疲力尽;面对需要透析的病人,几位中国医生主动承担责任,将病人送到有透析机的医院医治,只为能争取活下来的希望……他们从不是圣人,也会有缺点,也会有喜怒哀乐,也体会着普通人的幸福与忧愁。我会为武梅常来夫妇二人配合默契的搭台手术而感动,也会被他们简易却温馨的结婚周年纪念而惊喜;我会为苏心拼尽全力保住的一对对母子而热泪盈眶,也会为她无法顾及自己受伤的女儿而搓手顿足。因为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中不会出现什么超级英雄,有的只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普通人,困难和危险从不会对他们绕道而行。
没有激烈的爱恨情仇、没有无尽的抱怨不休,这部剧集的每个人几乎都是丰满迷人的,他们充满了善意、美好与温情。这种能与观众感同身受的叙事方式,带给观众心灵的疗愈。苏里的葬礼上,马嘉因觉自己没有救回孩子而向其母道歉,但苏里的母亲却告诉马嘉,“上天总是会把他最喜欢的人带回身边”。这句安慰不仅能让马嘉等医护人员释怀,亦能让现实生活中有相似经历的我们同样获得心灵的安抚。纵然前路漫漫、纵然世界冰冷,但人心是温暖且美好的。我们本就是这样在相互扶持中充当着对方的救世主,我们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四、“我想换一种活法”——极富哲思的意义呈现
“问题外化”还代表着,人不等于问题,问题本身才是问题,从而以更理性的视角探索故事中问题出现的原因,缓解当事人的压力。本剧通过极具哲理禅思的意义呈现,来拨云见日,揭开问题与困境的本质。
自来到桑纳开始,马嘉就在寻找他到来的意义。起初,他把援非医生当作了外在身份,这是一份工作,他只需要做好分内之事即可;但渐渐的,他发现自己不得不顾及非洲的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不得不顾及集体、顾全大局。因此,当所有的误解与矛盾一起爆发后,马嘉才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真正体会到了“援非医生”这四个字的重量。或许是因为马嘉一次次真诚的道歉,或许是马嘉答应要承包整个菜地,或许是他们并肩在手术室挽救了一对母子的生命,又或许是他气喘吁吁抱着电视机到达婚礼现场……无论是哪一个瞬间,马嘉的诚意让他们终于冰释前嫌。此时的马嘉还在寻找,寻找“工作”变成“使命”的缘由。马嘉眼中的花豹,是否是他自己的象征?是否是他内心无处释放的情绪?当竹子姐对他讲述了自己被孔雀“选中”而留下来的故事时,马嘉的内心似乎也慢慢坚定。他离开后,那孔雀终于在他身后展露出自己的美丽,但他无须回头,因为他心中的孔雀早已“盛开”。马嘉真正选择留下来的那一刻,我们真心为他喜悦不已。他望着乞力马扎罗,“我终于知道了,那只花豹,它为什么到了雪山顶,因为它到了,就是意义!于我而言,到来就是意义!”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了自己选择留在非洲,留在桑纳的意义。这同样也是本剧主题的表达——到来本身就是一种意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过于执着的探索意义,反而会忽略了自己的脚下、自己的存在。
地球的另一端,马嘉妻子柳晓弦同样也面临着事业上的困顿。柳晓弦下定决心要离开自己一直为之奋斗的岗位时,她对领导说“虽然我还不是很明白,我要什么,但是我至少明白,我不要什么”。这种情绪也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但他们选择在迷茫种继续前行。对于此刻的柳晓弦来说,属于她的“拨云见日”“孔雀开屏”可能只是一句肯定,一个回眸。校友分享的讲座结束后,柳晓弦与昔日同窗并行在校园的林荫小路,这时迎面而来的一对女学生充满朝气。这一刻,她是否想到了曾经的学生时代、想起了自己的新闻理想,想起了那个弥足珍贵的青春?情绪的共鸣与情感的流动无需多言,她也在师妹的一声谢谢中得到了心灵的疗愈。马嘉和柳晓弦都想要“换一种活法”,但他们真的换了吗?路还是原来的路,只是换了一种心境,换了一种看问题的方式,原来的困难或许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