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的演技还是有的,但离开了喜剧,就显得很微妙。电影里总是忽闪着眼睛显示出无辜可怜的气质,让我觉得臧女士不像一个驰骋商界的女强人。整体故事情节很乱,单从电影情节看,被抛弃的女人和孩子,明明可以回到家乡,1977年的护士,绝对在大陆是一份体面而且收入不会太差的工作,电影一直在强调母爱,一开始就显得臧完全不考虑女儿,如果是她单打独斗,等到条件好了再把女儿接过来,到显得她是个为女儿考虑的母亲,电影中却带着女儿住劏房做手工,让女儿受到歧视,就觉得鼓吹的母爱很假大空,包括她最后说接母亲到香港,但是后半段只有事业的奋斗,就觉得对母亲的爱也是只有口号。在豆瓣看了臧女士的生平和性格,才能理解到她当年为了什么不回家乡,结果整部电影宁可花更多的情景描写香港的租客,都不愿意刻画臧的原生家庭和时代背景来圆剧情,只能说获得现在的票房是导演和编剧应得的。租客群像可能是为了突出臧在香港受到的帮助和导演私心的堆香港艺人的戏,但是薛凯琪扮演的舞女泼英国水兵的情节是为了显示什么?显示港人表面臣服港英政府骨子里却反抗的软兮兮的骨气么?这一段戏就和臧女士宣誓中国的饺子一样的尴尬。只能说,导演想搞得太多,又想走流程表现臧女士的事业成功,又想突出重点在母爱上,又想耍个小聪明塞一些主旋律达到一些目的,结果只能融合成一个乱七八糟的故事。一星给那些还在试图寻找出路的香港老面孔吧,一星给试图寻找转型道路的马丽女士,犹记得当年夏洛特烦恼,年轻充满活力的马冬梅,和被生活磋磨的中年马冬梅,都演绎的很好,马丽女士不应该只有现在的表现才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