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的不要看我的评论,会透剧。

...

《南京照相馆》的立意值得尊敬,但导演功力的欠缺,使得这部本应震撼人心的影片,最终只能依靠题材本身的沉重和演员的集体演技勉强支撑。如果这是部普通的电影,我会仅打1星给全员演技。

题材与表达的落差:如此令人窒息的苦难历史,本应拥有更强大的情感冲击力。影片中个体命运的悲剧性,尤其是母女从希望坠入绝望的毁灭过程,本应成为撕裂观众心灵的利刃。对日军暴行的呈现过于隐晦,削弱了应有的控诉力量。即使追求含蓄,也完全可以通过更富张力的环境氛围,比如室外场景的压抑感、精准的台词暗示或者极具压迫感的配乐将那份残忍推向极致。

角色弧光与叙事节奏的缺失:关键人物的死亡处理得仓促而扁平。王广海这个复杂角色,其内心的挣扎与屈辱在临死前几乎被抹平;本应最具催泪效果的金馆长之死,作为底层百姓绝望的呐喊,若非王骁出色的即兴表演赋予其灵魂,几乎沦为平庸;苏柳昌悲壮的牺牲更是被生硬地剪辑进日军回忆,打断了应有的情感连贯性。

高潮处理的遗憾:影片本可构建一个层层递进、直指人心的悲壮高潮:从士兵的赴死,到平民的相继罹难(特别是金馆长之死应作为顶点),最终在焚烧日本国旗的烈焰中达到情感顶峰。可惜,实际呈现的节奏混乱、层次模糊,未能释放出题材蕴含的巨大能量,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亮点:唯一值得称道的,是片尾伊藤拿起底片时,那些普通百姓影像的无声闪现,历史的重量在此刻得以具象化。除此之外,影片的完成度确实难掩失望。

铭记历史,不容遗忘。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来承载这份记忆。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深刻、有力、制作精良的同类题材电影出现,《南京照相馆》的立意虽好,但在艺术呈现上,留下了太多“恨铁不成钢”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