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里,最好的美剧一直是《老友记》,它是电视产业最典型也最出色的产品,是我们瘫倒沙发想要大声欢笑时最好的备选之一。与之相比,《火线》就像在剧院观赏一部深沉的命运悲剧。
它既拥有现实主义小说的厚重与深刻——比如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又具备黑色幽默般的巨大讽刺——特别第五季,以及经常被人忽略同样出众的创作手法:短时间多次反转、小人物定型、镜头留白、前后照应、象征与隐喻、多线错落展开,无不恰到好处,充满出乎意料的伏笔,出乎意料的转折与出乎意料的震撼。
一、Game/系统
全剧最大隐喻就在第一季第一集第一个场景,一名街头混混对探员McNulty说起躺在路边已经死去的无赖“鼻涕虫”,每周五晚上,他们都在小巷折扣店后玩赌博游戏(crap game),每次地上钱一多“鼻涕虫”就忍不住抢了就跑,多数时候抓住,就是打一顿,但这次有人掏枪结果了他。
McNulty不理解,连续问了两次,第一次是:
“那你们为什么让他参与游戏呢(why'd you even let him in the game)?”
第二次是:“为什么你们还让他玩?”(why'd you let him play)
“必须要,这可是美国啊。”混混回答。
“game”是游戏,也是无处不在的系统,无论毒贩、市政府、警察、FBI、教育、上流社会,各有各的规则,各有各的玩法,你可以选择不玩,那就不会输,"If you won't play,you won't lose"——也是其中一集的题词,但既然参与进来,不遵守规则就会像“鼻涕虫”一样受到惩罚。
全剧最不遵守规则的是警察McNulty。
可以认为酗酒、混乱、冲动是他作为一只系统内的困兽拼命挣扎的表现,我们看到第二季、第三季被冷藏不必忙于破案时,McNulty生活得很好,他改掉所有坏毛病,以至前妻后悔地表示:“如果我知道你能成熟起来。”
当他再次加入重案组,我们发现他之前的平静是假象。如果McNulty想当一名好警察,就不得不与系统对抗伤痕累累。第五季末,编剧借深谙游戏规则的上司之口这样评价McNulty:“他是害群之马,永世被放逐者,他不摇尾乞怜,也从未被怜悯,不接受教训,一错再错,他是个倔强的爱尔兰佬徘徊于东北郊区,只为获得一枚警徽,他藐视权威,随兴所至口无遮拦,最终他能给你一个真相,他是个天生的警察。如果某天我横尸街头,我希望为我查案的是McNulty。”
让人惊叹的是,性格偏执追求正义的McNulty只是这出宏大悲剧的一个篇章:
同样因得罪上司被冷藏“十三年又四个月”的神探再次得到查案机会。
想尽所有办法拯救码头大公无私的白人工会会长,被工人误解,被警察针对,被政客剥削,被毒贩杀死,起因只是教堂的一扇彩窗。
锐意改革的警长得到辖区人民感激因为“贪污”降级退休。
从小一起街头打拼成就一番事业的兄弟反目成仇。
出狱的重刑犯平衡新旧两种生活终于走上正轨。
特立独行的侠盗。
瘾君子的自我救赎。
西区之王史诗气质的更迭。
从小生活在贫民区的一群孩子如何各自走上不同道路,如何拼命挣扎依然无法摆脱命运,“上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每个篇章,每个人物,每个故事,经由巧妙编排让高潮接二连三到来,每季都至少拥有一位拼命挣扎依然无法改变命运的悲情人物,最后全部归结到一个主题:系统。
二、好人难寻
黑色幽默小说《二十二条军规》有段经典对白,主角约赛连上尉询问医生飞行员奥尔是不是疯了,如果疯了不能让他继续飞,医生认为奥尔绝对疯了,但他没有资格禁止奥尔飞行,除非奥尔亲自要求他不必飞。
“只要要求就可以禁飞?”
“是的,让他要求我就可以。”
“然后你就可以禁他飞?”约赛连问道。
“不,然后我就不能禁他飞!”
“你是说里面有个陷阱?”
“没错。”医生回答,“第二十二条军规,谁想要脱逃战斗任务都不是真的疯了。”
也就是说,“奥尔是疯了,可以被禁飞,他只需开口要求。而他一旦开口,就证明不是疯了而必须承担更多飞行任务。”
“约赛连被这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绝对简单深深触动而吹了一声尊敬的口哨。”
《火线》无处不在的官僚陷阱也值得我们吹一声尊敬的口哨。在第一季,害怕犯罪率上升的市警察局不愿立案追查毒贩,为此McNulty多次违反规则,导致事件扩大化市局不得不成立重案组,上层异常恼火,追查稍有成果就解散重案组,将McNulty发配当水警,副警长Rawls撂狠话只要我没退休,McNulty永远别想翻身。
第五季讽刺愈发明显:
1、如果McNulty不伪造连环杀人案,他就无法追查马洛,马洛无罪。如果他造假追查,追查得到的证据非法,马洛无罪。
2、提出支持警察工作不在乎短期犯罪率上升并以此当选的新市长因为教育赤字,拆东墙补西墙,警察们士气低落,犯罪率节节上升。
3、由于巴尔的摩谋杀案太多,McNulty第一次制造出的猎奇命案无人关注,直到牵扯进性与连环杀人。由于舆论关注,本来没钱的市政府要什么给什么,McNulty不仅给重案组,也挪用资源给其他有需要的警察,濒临崩溃的警察系统重新运转。
4、市检察长为谋求政治资本竞选下任市长,不愿将证据确凿的议员Clay腐败案上报,结果让Clay脱罪,Clay在法院门口举起手中书,把自己比喻成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5、为赶走前警长Burrell让丹尼尔上位,新市长许诺他当州长后让Burrell做州警长。丹尼尔上任不久,为竞选州长,声称不再伪造犯罪率的新市长要求丹尼尔让犯罪率“好看一点”。
6、如果丹尼尔伪造数据就成为前两季让人厌憎的前警长Burrell,如果不愿意,高层两边都容不下他。丹尼尔不得不主动辞职,否则不但他的仕途,他在检察系统的女友,在议会的前妻仕途都会受到影响。
7、政客们正为抓住马洛与“连环杀手”庆贺,得知McNulty造假,不敢公开揭露,只能让McNulty辞职了事。
8、弄虚作假的记者获得普利策奖。
第一季我们以为与其他警匪片一样,从街头毒贩头子到希腊毒品供货商到腐败议员到市长,利益盘根错节,重案组需要足够耐心才能一一揭开黑幕,最终坏人伏法,正义获胜,第五季我们发现这是一个轮回:前半部分告诉我们巴尔的摩是什么,后半部分告诉我们巴尔的摩为什么只能这样:没有黑幕,只有彻头彻尾的现实;没有英雄,只有失败的、扭曲的、变质的理想主义者;没有惩恶伐善,唯有系统长存,好人难寻。如同巴尔的摩西区那句俗语:“all in the game...”(第一季最后一集题词)。
欣慰的是,这场悲剧还是留有希望,一点不多,一点不少:戒毒成功的流浪汉,出狱后不愿重走老路开儿童健身房的重刑犯,洁身自好辞任高官的丹尼尔,狄更斯式大善人的Bunny与他走上正道的养子,把持媒体底线的主编。他们不仅是点缀,也在告诉那些坚守的人:世上依然有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