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在卖相上实在太像十年前的《建党大业》了,完全相同的题材,同一位导演黄建新,十年前扮演只有一句台词的一大最年轻的北京代表刘仁静的黄轩在见识了妖猫、洗净了芳华、经历了山海情后,剃了平头在片中饰演剧情的串线人——一大组织部长李达。选择以李达为主视角,很大程度可能是因为这是上影投资的片子,发生在上海的故事,李达、李汉俊是上海代表,李达还有一位跟向警予、蔡畅齐名的传奇妻子王会悟(倪妮角色)。不同于中影出品《建党大业》的正面强攻、宏大叙事,虽然也是数星星一样的群贤毕至,露脸无白丁,但上影这次要做得更有腔调,一股扑面而来的海派浪漫主义。

“北洋时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段历史的特点就是“乱”,是最难用镜头呈现。《建党大业》里的北洋枭雄们都是喜剧底子,周润发的袁世凯、范冰冰的隆裕太后、范伟的黎元洪、赵本山的段祺瑞、冯巩的冯国璋轮番切换登场,直到刘德华的蔡锷和当时还是传闻黄晓明女朋友的AB的小凤仙……当时的观感就是随着演员跳进跳出,电影比历史还乱,观众比导演还累。后半段真正的建党大戏反倒被显得头重脚轻

《1921》开篇的历史镜头剪切很精彩,城头变幻大王旗,四十年的基础历史教育功不唐捐,相信绝大多数观众都清楚其中历史脉络,实景虚唱,反而举重若轻,把重心放在建党事业而不是背景介绍,这个处理为本片加分不少。

“五四风云”——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南陈北李,2021年中国影坛当之无愧的第一CP。比起《觉醒年代》中两个角色被神来之笔的塑造,陈坤和李晨不可谓不努力,但他俩明显的“文气”不足,从而更像是行动者而非学者和大教授。而密集的主旋律轰炸,也的确容易出现视觉惯性。看到经常演张国焘这次饰演李大钊的李晨总觉得有一点“突然”,他在片中对着将要去参加一大的学生嘱咐:“这次我就不去了,你替我……”,我总觉得下一句接的是“这次你替我演张国焘”。陈坤和陈独秀的相似之处或许就剩下他们都姓陈吧。陈坤或许误会了陈独秀是个“容易冲动的人设”。仲甫先生是抚育新文化运动的一把伞,陈坤更像是一把刀;遇到问题,陈独秀更愿意动笔动嘴,陈坤明显第一选择是动手;陈独秀是一个思想家,陈坤更像是革命家;反正陈坤扮演的陈独秀怎么看也不像是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字,如果历史上的陈独秀是陈坤这个样子,那么他肯定是“左倾”,绝对不会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

“青春光影”——车戏滑稽、文戏浪漫

黄建新的高明在于同样的食材真正做出了完全不同的两道席面。《建党伟业》是串糖葫芦,历史事件鱼贯而入,一道道唱喏着端出来的满汉全席,吃个热闹。《1921》是商业电影桥段十足的视觉米其林。《速激》系列的确为全球影坛培养了一批车技演员,他们在哈尔滨的“悬崖”上飙车嫌不过瘾,两辆车跑到大上海的马路上“撒糖”,在转盘玩漂移华尔兹,还要隔着老电车同节奏跳探戈,最后还给尚未上市的无人驾驶汽车打了广告……倪妮撒谎桥段的平面蒙太奇是主旋律电影的突破。甜宠剧手法用得并不违和,袁泉的造型很朋克,当然片方并不知道同期会上映一部《黑白魔女库伊拉》。黄轩在窗口与囡囡对望的片段是本片最美好的段落,这一代青年演员中像如此深情、纯净的眼睛只有他和朱一龙。向着太阳、向着美好、向着希望,每一位观众都会从心底涌出温暖,这温暖,就是力量。教员的奔跑戏是全剧的点睛之作,运动镜头无懈可击,跑得地阔天高,跑得醍醐灌顶,跑得浴火重生,他跑过所有悲伤和无奈,跑到了人生的巅峰。身后礼花绚烂,街道分歧纵横,世态繁如梦境,恰同学少年与风同行,奔向自由,他也就是自由本身,奔腾的思想与奔腾的身体一起重塑了那个年代,也照亮了中国人思想的天空。

...

“一大”——大浪淘沙,百川归海

《1921》的一条叙事线给了工人运动,这是立意高于《建党伟业》之处。革命者青史留名,而书写历史的正是这无数的无名者,而正是为了这大多数人过得更好,觉醒者才无畏牺牲成为英雄。

12位一大代表入列,导演非常理性地把燃点、泪点和笑点都交给了演技担当——何叔衡,噢,张颂文。

...

年轻演员集体发挥不错,剧情也的确没提供什么让他们犯错的地方。陈公博很“海派”,张超这个演员有一个能力,他似乎跟所有对戏的演员都能造出一个谈恋爱的气场。这不,他挑逗自己老婆,挑逗法租界巡警,跟张云龙的周佛海看上去也不清不楚。不管他了,这个双层大汉奸,但是还真不忍心踏上一万只脚。12个人,只有教员和董老走到了最后,走上了1949年的天安门,他们其中六人也就是20上下大学生的年龄,历史和命运双重加持下,他们选择成为了他们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