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无意间点开的,拍得和《蒙古草原天气晴》给人的感觉有点像,从小女孩的视角开启的故事。一些特写、跌宕的镜头奠定了片子压抑甚至有点悲伤的基调,果不其然总是要流泪的。
简介里关于牧区离婚率的这个话题我没什么观点讨论的,这是滞后于城市的一些发展规律,看这部电影更多的是从梅朵的角度出发,感受她的情绪,被她所带动。
本来很好奇为什么梅朵会那么想要爸爸,看着看着能理解了,从来都是训斥和批评、不擅长表达爱意的外公外婆,漠视她的妈妈,她好像一直以一个外人的身份生活在两个家庭里,所以才一直追求心中的“家乡”,家乡是地理上的寄托,而爸爸是具体的一个人的寄托,她遗传了或者被影响因此有了艺术的气息,爱画画,会思考说出一些很有哲理的话,她崇拜爸爸,觉得他是能带他脱离这个“住的地方”的人,尤其是在快乐度过了暑假、见识了一些爸爸的虚假甜言蜜语之后,这种感情升腾到了更高的温度甚至让她和外婆失和。
可是随着外公的离开,我想她们之间的连接可能会变得更紧密一些,那七百块钱说出来的时候我的眼泪控制不住了,再看到奶奶说一个人的时间总是过得很慢,我能感受到她前所未有的孤独。一个垂暮的老人,身边最熟悉的人已经没了,猫没了,剩下一个还在读小学的孙女和不管不顾的妈妈,今后她又该怎么面对生活?
最后我想说其实人文纪录片也挺残忍的,洋洋洒洒拍摄几个月、几年浓缩成一部电影之后展现给观影的人,在简短了解了他们的人生之后我又该怎么样去了解他们最新的讯息来填补看完之后内心的空白,一段真实有后续的故事但是我们却永远不知道结局。对于影片的当事人来说,经历了这样的拍摄之后又该如何去度过此后平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