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断断续续看完的,因为平时工作没时间,只能周末看,今天看完,泪目了,是谁打的喜剧标签,我看到了通过钢琴和一个小家庭离婚的线索贯穿了影片中反映的时代变迁下小人物的生活写照

之前看到陈桂林让女儿学钢琴,圆他的,还有她因为女儿想跟妈妈走就说女儿白养了,我当时看到这里只觉得这不是老一辈父母的经典教育方式吗,后来看到他为了女儿不离开自己请之前的朋友帮忙制造钢琴原来接下来才是正片

影片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几处,一是陈桂林请朋友帮忙制造钢琴,这些朋友都是当年制钢厂车间一把好手,但是他们有的卖猪肉,有的换锁配钥匙,有的混迹牌场,有的在家闲置,我看到这里觉得有些悲凉。二是制造钢琴过程中大家之前的厂区烟囱要被拆掉,为什么被拆很显然发展不需要了,淘汰了,污染环境砍掉了,所有人站在旁边看着那两个烟囱倒下的时候我感觉到时代一句不需要了,把这么多人的生命价值给磨灭掉了,也让我想起我在郑州上学时,国棉几个厂区也是荒废掉的,里面变成了居民区,老人小孩居多,镜头扫过每一个人我都感觉到他们的无助,真的好难受,之前也听父母讲过他们小时候经历的生产队,那时候人们信念很单纯。三是,钢琴铸造接近尾声的时候,其中一个因为被人举报销赃,带走了,他当时说了一句话:我完工了,我当时在想当大家知道厂区不在运转的最后一天工作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完工了,再也不回开工了,那时候的人们特别简单,国家一句需要,他们就不顾一切去学去做,我想着或许也是一种工匠精神。四是,他们几个一起做钢琴那种感觉,我觉得很舒服,一群人一起做一件事,真的,我从小就羡慕,可是从来没有拥有过,也因为心中这种理想化的信念,所以我很喜欢看江湖武侠那种闯天下的快感,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我想这就是朋友的感觉。还有他们一个小乐队谋生的场景我也觉得很有感触

其实整个电影的色调就是那个被淘汰的时代的冷冽与悲凉,还有主人公我觉得她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他把整个电影附上了理想主义色彩,我有时候也会想,自己想要的那种朋友和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理想呢,只能存在于想象中,就像电影里烟囱被拆的那一瞬间,很容易就被生活显示“轰”的一声打碎所有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