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非常好,12集的电视剧涉及的元素很多,但并没有混乱、堆砌的感觉,反而有一种享受盛宴的快感。丰富的剧情抽丝剥茧,叫我忍不住击节叫好。总有一些片段让我感慨,现在台剧可以拍的这么好了,非常值得一看,强烈推荐。

这部剧的叙事逻辑是:每个人心中的执念,会形成一种生命和力量,投射到某个物体上,让它成为人的执念的具象化。但人的执念困住了自己,也困住了这个物体(鬼怪)。作为大魔王隔代转世,除了躺在医院的爷爷,只有男主蒲一永能看到这些物体(鬼怪),他帮助他们找到答案,解开世人的执念,给世人以解脱,给鬼怪以自由。

一、分组梳理下我能get到的元素:

1.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国鬼怪文化,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2.校园、职场霸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化作鬼怪,向父母下跪感谢,做最后一顿咖喱餐),人心的力量胜过血肉

3.社会边缘人的存在(流浪汉群体,没有名字的人),一个人的孤独,非主流生活方式的描写(对陪伴的渴望——把家中塞满东西,三天两头报案请警察来家里做客,找借口待在警局,和流浪汉待在一起),名字作为社会符号的意义,职业理想(当老师,当漫画家),对医学解剖尸体(大体老师)的尊重

4.对孩子的思念,愧疚感,如何与自己的错误和解(孩子坠楼的家长,蒲一永熬夜画漫画间接导致公车事故),失去至亲的伤痛(无论是孩子失去父母,还是父母失去孩子),何为感同身受?(有些感情旁人永远无法真的理解,只能尽可能感同身受)

5.家暴,手足爱护之情(渔场兄弟)

6.小人物隐忍的爱(尾随妻子,看到杀人真相,藏在心底的丈夫,虽然一直被妻子嫌弃),嫉妒心理(有些东西别人有,而你没有,时间久了,太想得到就成了怨恨),攀比强势的母亲(女儿报考医学院只是为了妈妈炫耀开心),人的主体性(娃娃被当成别人哀思寄托的愤怒)

7.BL腐剧,台湾传统言情剧,惊悚剧,喜剧!家庭剧

8.独善其身,无能为力,做自己,帮助别人——利己与利他——永恒的问题思考

9.职业思考(医生or保健阿姨,巡警or侦察队),友谊(朋友的暗地支持,永哥的两位高中朋友偷偷订阅他的漫画)

10. ……以及很多细碎的人际关系的思考

任何一个对现实生活有感知力和思考的人,都会被剧中呈现的答案感动。

二、对剧名的思考

这部剧的名字是《不良执念清除师》,但我认为“不良”二字不妥。

1.“不良”在一般语境下似乎是负面情绪。剧中结尾也揭示了,快乐的、悲伤的、痛苦的,都是人的执念,阳台、窗台、奖状都可以是人执念的投射。并不限于“不良执念”。

2.人毕竟不是动物,无法单靠本能(吃喝拉撒)浑浑噩噩地活着。人总有执念,也就是一些执念支撑着我们对抗生活的无意义。执念赋予生活意义。

三、这部剧也解开了我的某个心结——对鬼怪的恐惧

少时听鬼故事,总是被吓得抖抖索索,长大后偶然想起那些鬼故事,也能把自己吓得头皮发麻、辗转反侧、战战兢兢、草木皆“鬼”。朋友说,好鬼都去投胎转世了,只有厉鬼、冤鬼留在世间。我听了更害怕。

这部剧就是在讲述留在阳间的鬼怪故事,换个角度讲,剧中男主蒲一永拥有的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阴阳眼”。看了这部剧后,我意识到最大的鬼怪在人的心中,所谓厉鬼也是被困住的魂魄,背后有他的故事。太阳底下无新事,最终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共情。鬼怪,也不是无厘头吃人、害人的东西。

其实,对于失去至亲的人,世间还留有执念化作鬼怪陪着自己,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四、题材的新意

《小王子》一书中讲到,被赋予意义的事物会变得独一无二。我看过的故事中,普通物件因人的情感被赋予生命的立意,并不新鲜。但这部剧的新意在——被困住。我很少想到人会被执念困住,继而鬼怪也会被人心的力量困住。这让我感到很新奇。

合格的影视作品首先要讲好一个故事,好的影视作品在故事的基础上传达些思考。我看剧喜欢猜剧情,猜创作者想表达什么,国产剧十猜九准,兴趣索然。这部剧有很多立意,观看时我只是心里隐约感觉,但难以形容,直到看到剧中主人公的对话,才豁然开朗。比如:橱窗里女娃娃恨恨地说,我不是她,凭什么让我承受这些。我只是能感觉她的痛苦但不理解,但当蒲一永挑明时我才豁然开朗——被当成另一个人替代品的愤怒,想要自己被看到的痛苦。再往下挖掘,我甚至能看到,【人的主体性】这个话题的思考。

五、最喜欢的角色:妈妈!

坚强、漂亮、开明、乐观……的妈妈,这是一个完美鲜活的角色。

有些剧的完美主人公,看了让人望而却步、难以共鸣,但“妈妈”的完美,看了却让人忍不住吼一句“我也要这样活着,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