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挤的电梯里,男人戴着耳机听着忧伤的音乐,想要逃离混乱嘈杂的现实生活,
回到家里,他打开电子游戏,用手指控制游戏里的小人爬上去又爬下来,躺在床上,脑中浮现出和前妻幸福又柔和的回忆,过了一会儿,他打开附近的聊天室,开始和陌生女子连麦do“cyber sex“,但对方变态的性要求让他兴致全无……... 伴随着电影主题音乐 Loneliness #3响起,电影的前十分钟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发生在近未来的、充满孤独感的故事。这是一个人们选择离散的时代,一个更加原子化与孤独的时代。都市和科技让人们逐渐选择独处,而主人公Theodore正受困于一段失败的婚姻关系。但孤独和冰冷并不是电影的全部,随着Samantha——Theodore的AI女友出现,故事变得柔和、复杂、美丽。这部2013年由斯派克琼斯执导、取景于上海的电影,在人工智能尚未广泛发展和应用的10年前,提出了许多新锐的问题,关于大都会的孤独,关于亲密关系的讨论,关于AI与人类。而斯嘉丽(饰演AI)更是在没有出镜(仅配音)的前提下,拿到了当年罗马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尽管这部电影的背景设置在近未来,但观众更多把它当作一部爱情片而非科幻片,正如导演所说:“这是一部讲述亲密关系的电影。” ... 在我看来,它讲述的是都市那层蒙着阴霾的孤独感,以及亲密关系建立的乏味与困难。01关于城市的孤独感和疏离在讨论所有关于 AI是否能与人类产生爱情、科技是否会改变人类社会的秩序 的问题之前,我想这部电影给人的第一感觉 是孤独,一种反差的孤独。电影选择未加镀膜的数码相机拍摄,这使得环境氛围十分柔和,而与之相反的是主人公Theodore在情感上的孤独,环境和情感的反差恰到好处:是否在都市的生活中,人们也是在社交媒体中光鲜多彩,似乎有看不完的展,有丰富多样的生活选择,有干净整洁的工作氛围,但走进那些敏感又丰富的内心,他们也在城市的钢铁森林中迷茫 孤独。... 都市居民的孤独感从何而来?城市化的进程提高了社会分工的效率,但高度资本化的社会也在逐渐拉开人们的距离,人们变得越发原子化。人和人的联系变得疏离又微弱,人们之间的交往逐渐利益优先,很多事物可以被货币购买,比如信息、情感、欲望,但像齐美尔所说“金钱是通往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无法栖居在桥上”。用金钱购买得到的需求无法满足人类作为群居生活的归属感,过度缺乏情感交流的人类逐渐患上一种集体孤独症。... 而在这部近未来的电影中,货币购买的AI可以提供的是 最宝贵的情感需求,是完美且独身定制的高级“爱情”。当电影结尾AI离开去往高维世界,留下人类的怅然和无助时,似乎也是对孤独的人类的一种讽刺。02对亲密关系的悲观看法在上面所说的大都市孤独的背景下,电影似乎表达了一种对亲密关系的悲观。城市生活的原子化让人和人的交流很难深入,而即使建立了亲密关系,似乎也难以控制和维系。Theodore在电影中的工作是为恋人代写书信,是一位情感的诗人,但讽刺的是,面对自己的亲密关系,他表现得手足无措。电影中Theodore和Catherine的婚姻生活,正是在讲述亲密关系的破裂。两人一起长大,从大学到硕士博士 一直是对方最亲密的伴侣,而即使在签署离婚协议的那天,他们也表现出了一丝挽留,似乎他们本该拥有的是最浪漫的亲密关系……... 在Theodore眼中,妻子的过分苛刻的完美主义是一种弊端,她和他一起生活,是一种“liberating”,是一种解放,他以为自己在引领Catherine改变,欣慰看到她的“成长”。... 但在Catherine眼中,这是一种糅杂Theodore主观意志的干涉,她从来并不是一个乐天派的温柔妻子,Theodore期待的改变对她是一种不尊重。 ... Theodore在情感上不仅敏感,而且带有自负,他们本就如此相爱,他们本就如此不同,为什么要期待对方成为另一种样子,Theodore期待的是乐天派的温柔妻子,还是眼前这个活生生的人呢?如果爱的是期待中对方的样子,亲密关系中总是想着去“改变”,改变自己、改变对方,那是否这对爱情本身就是一种不尊重。如何投入一段亲密关系却又不深陷爱情的漩涡?随着两个人深入的认识,褪去互相了解的新鲜感,那些来自人格差异带来的隔阂,又该怎么面对?而即使你们曾相爱过,曾拥有“花束般”美好的情感,时间也会把一个人变成另一个人,当认知的成长积累中,方向略有偏差,两个人就从分叉口中走得越来越远,曾经的无话不谈也变成无话可说。
... 也许长期的亲密关系是一个伪命题,尤其当人还在年轻的时候,认知在城市生活中迅速变化,这让他很难聚焦在一个点,一个人,一份流动的情感上。而在电影中,似乎只有AI女友——Samantha 能和Theodore建立情感上稳定的联系,因为和她交流无需耗费过多的精力,她会在你下班的时候嘘寒问暖,为你安排合理的工作计划,甚至可以提供模拟性爱服务,她会根据算法更新,对比之下人类深层的亲密关系确实如此困难。03人工智能是否可以替代人类的情感交流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而对这样一部讲述人类情感的电影,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电影在讲述一个人们各自离散的时代,人们之间缺乏联系,亲密关系变得难以建立,但电影在多个角度在暗示和明示,人工智能无法变成爱情的替代品。首先是性,即使科技再发展,即使人类再变化,来自基因的密码也让爱情的建立常始于性冲动。我们不否认爱情里有美妙的情感交流,但不矛盾的是,爱情离不开性,有人会提出性爱分离的理论,但我认为无论如何,爱离不开性。而代码构成的人工智能,它连一个亲吻、一次拥抱都无法给予,电影出现戏谑的一幕,AI女友选择一个志愿者——一个扮演AI人格的真实人类,让她来和Theodore产生关系,最终Theodore在犹豫的边缘放弃,或许对于AI来说,这是一个好主意,但对于人类来说,这种混乱而剥离的关系是无法忍受的。... 其次,是AI与人类在底层逻辑的根本不同。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传统视角下,AI没有身体、没有物质的寄托,这似乎是一种缺陷。但也正是因为没有肉体的束缚,AI可以做到同时和几万人建立多组对话,在Theodore绞尽脑汁试图阅读物理书籍时,AI已经可以在毫秒的量级上贯通哲学、物理学或是关于人类情感的理解。AI在本质上依然是那些01二进制组成的高效算法,如果说亲密关系中的人类之间 可能因为成长速度的偏差而分离,那么人类与AI在底层逻辑的不同,决定着当他们面对着AI的迭代时,表现的不止有彷徨,还有惊讶和自卑。... 于是当电影结尾,Samantha离开物质世界生活的人类时,留下的是如Theodore一样 无数的彷徨着的人类。04Ending这期的标题叫做“孤独的人请不要点开这部电影”,我并不是想做一个标题党,吸引互联网语境中的孤独网民。在这部电影中,孤独是一种笼罩在城市上空的氛围,而悲观又是藏在柔色镜头下的反差,而越是情绪敏感、内心孤独的朋友,也许会看完电影怅然若失。我在网络翻看评论时发现,有很多朋友看到的是电影“充沛的情感”,但对笔者来说,电影核心的配乐Loneliness #3 才是整部电影的主题——孤独。... 回到现实生活,除了AI尚未发展如电影般智能,我并未察觉与电影那个世界有过多的不同。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们主动选择离散的年代,一个情感越发贫乏的时代,资本化的进程在提高社会效率、赋予城市生活丰富选择的同时,也在人类世界的情感内部打开一个空缺。尽管我对城市化进程下人们的情感交流有着悲观态度,但 情感,始终是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也许我们都该去和真实的人产生联系,去爱或是恨,去哭着或是笑着,去拥抱,去亲吻你爱的人,去抽离开不幸的情感遭遇,去做一个不那么孤独的人。在这个愈发冷漠的时代,情感是那样的宝贵和令人振奋。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特别纯粹的一部电影 看完以后随便写一下。看完整部影片的体量其实很小,其实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类型,总的来说就讲了雪豹袭击羊群后,记者 警察 牧民 还有信仰者不同视角下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和冲突。记者对事情发展显得不是那么感兴趣,他们关注的是雪豹,是事件的矛盾 ...
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