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孤独摇滚》的过程中,我始终在思索一个这部动漫终将直面的问题:后藤一里(后藤 ひとり)的社恐人设究竟在何时能够得到一场完整的解构。但随着第一季的正式完结,一切都在礼花掌声之间落幕。片尾少女背起新购得的吉他,一如往常,向着远方孑然远去。

...
ぼっち・ざ・ろっく!(2022)

漫长的等待终究只是给予一个模糊的形象。导演非常聪明地将角色在一次次画风异变的场景中隐去,而最后我们似乎都能在朦胧的性格图像之间将自己穿插而入,从而达到所谓的契合,并进一步将"波奇"塑造成一类群体的名片甚至是景点。

这确实是一种成功,毕竟当下,“社恐”所代表的人设确实能在广大群体内得到积极响应。况且,我们对于一种个性的认可主要在于两点∶细节的处理以及个性的外延。

诚然,本作确实没有偏离预设的轨道,将后藤一里的怯懦嵌入每一段插曲与对白中。每一次登上舞台的踌躇,每一次主动的搭话,每一次去留的迷惘,都是一场值得记录的节点。此外,主角的社恐人格也在后续的歌曲创作中达成了合乎心意的外延,自然也成为推进情节的利器。波奇酱的人格在一次次的锻炼之中获得解构,在众多人物的向内的影响之中获得自我的认同感。恰好符合了大众预设的期待,也并未辜负本剧扣紧的主题。

...
ぼっち・ざ・ろっく!(2022)

然而反观回叙事本身,《孤独摇滚》解构“孤独”的过程却异常的漫长,过量的插入梗以及不重要的矛盾淡化了本剧的演映初衷,当它又回过头来拾起这个命题时,观众的注意点早已被撕扯得四分五裂。

利用喜剧的形式去解构固然无错,这毕竟也是一部Commercial Comic的选择,但既然你的命题已经指向了部分Target Audience,那也必然要承担更多的审视。但这审视无关角色本身,而是一种对于角色透露问题的审视。令人深表遗憾的是,后藤一里最后恰恰只是成为一个符号的人物,把自己的灵魂彻底丢失了。她总是在责怪自己,但我们始终不理解她到底因何责怪,甚至她趋向病态的行为已经脱离了观众所能承受的阈值。反观《BanG Dream! It's MyGO!!!!!》的情节刻画,在一次次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伤害与被伤害之中,我们能清晰地透过人物深层次的“传达”逐渐拼凑出不同个体呼应或排斥的内在。在不断加剧的冲突之下,诞生了全剧的最高潮——「诗超绊」。

...
BanG Dream! It's MyGO!!!!!(2023)

而《孤独摇滚》的顺遂在葬送人物的过程中恰恰也葬送了自己的音乐,曲终人散,没有人还记得那个“孤独的蓝色星球”,但一定会为演奏者的热泪盈眶所打动。

不论它的创作初衷如何,为短视频所深刻影响的我们也逐渐习惯不同名词的解构,毕竟从广度来说,许多东西都是静止不变的,如同《葬送的芙莉莲》所呈现的那般。而那些注定会改变的总会在不经意间发生巨变。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拒绝影像里的那些无效引导,反对层出不穷的「世另我」的谎言。

ぼっち・ざ・ろっく!(2022)

评分:2-/5
影名:《孤独摇滚!》(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