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均为个人观点,欢迎友好讨论喔!

1、关于将该影片的故事用来映射爱尔兰内战做法的弊端:
有网友讲,该电影是在映射片中一直有所提及的爱尔兰内战,而电影所呈现出的内容和效果似乎确实可以佐证此观点,我个人也是认同的。然而,虽然我目前无法确定导演究竟是就想用这个故事来映射历史并表达某种观点,还是单纯把历史穿插其中进行一种更有趣的表达,但总之我认为电影的故事与爱尔兰内战历史这两条线安排的很不和谐。以下是我本人给出的理由:
讲述历史并表达观点的影片有很多,历史与故事的结合本身完全没有问题,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维斯康蒂的《豹》就是一个正面例子。那么为什么《豹》的效果很好,而《伊妮舍林的报丧女妖》效果不尽如人意呢?

豹 (1963)8.71963 / 意大利 法国 / 剧情 爱情 历史 战争 / 卢基诺·维斯康蒂 / 伯特·兰卡斯特 克劳迪娅·卡汀娜

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出在历史叙述的方法上。《豹》本身所讲述的就是一个以上层阶级为主视角的历史故事,那么导演选取的角色也都属于上层阶级,并以十分有说服力的符合历史的故事加之角色之上,使得这些角色与历史之间毫不违和,做到了把角色放在历史当中,这就是所谓很有“历史学质感”的电影。反观《伊妮舍林的报丧女妖》,其选取的角色本身并不能表现爱尔兰内战,作为下层人物,在他们身上也完全看不到爱尔兰内战这个特殊的历史事件与他们的互动。事实上,这两个角色本身竟变成了用来比喻历史的符号,角色变成了输出历史观点的附庸,因此我们会感觉这两个角色是完全被架空的,便不再有“历史学的质感”,虽映射了历史事件,但其角色本身与历史完全没关系,在艺术表达上与历史事件相割裂。
更令我感到可惜的是,这两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所展露的东西,导演拍摄的是比较好的,其题材也确是可以被深挖的(比如可以用来讲述乡土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特点与困境等等),因此它是一个非常有“社会学质感”的故事,却到最后尴尬地被迫与具体历史相捏合,导致电影的结尾部分非常奇怪。
所以在我看来,这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完全不需要加上历史的背景。

2、关于“伊妮舍林的报丧女妖”这一意象的一点看法:
电影中,“伊妮舍林的报丧女妖”(可以被理解为“爱尔兰的报丧女妖”)的实体形象是老妇人,但这个名字则是由小提琴手,作为他的一曲乐章名字提出来的。因此在映射了爱尔兰亲英派的人来看,报丧女妖终将为斗争的两派当中的某一个响起丧钟,这也是为什么小提琴手说也许它会在我们俩中的任何一个人的葬礼上被奏响。但讽刺的是,报丧女妖并不会为某个俗界势力服务,她是以一个不受影响的灵体存在的,“她不计善恶,只求准确”。最终,两位男主都还“健在”,倒霉的,只有更为可怜的下层,比如多米尼克和那头叫Jenny的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