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想聊聊《请回答1988》的,有谁跟我一样?前一秒还哭得稀里哗啦的,下一秒又笑到肚子疼。它就是那么有魅力。时隔十年再去看,依然是豆瓣高分经典韩剧榜第一名,评分高达9.7分。不用我去证明它的含金量了吧?
其实这部韩剧已经看完一段时间了,但是关于其中的泪点还是好好哭,为什么突然又提到它呢?源于今天上班的路上,耳机里突然播放起了《请回答1988》的插曲了,关于电视剧情,关于我自身童年的回忆,好像通电般全都串联起来了。
我低谷期治愈我的一部韩剧,很想分享给大家!
那些好哭的部分,我也一一分享给大家!

德善是电视剧的女主角,但是她在电视里面的家庭里,属于那个总是少点关心的二女儿,大姐宝拉光看名字就知道,全家是倾注了多少爱给她,宝拉就是宝贝的意思,弟弟余晖是光芒的意思,这两个名字都是表达父母的宠爱,都是文艺美好的名字。而德善这个名字是表达父母的期待,像随口起的一个名字,夸张一点说,德善有点像“二狗子”

但是她这种骨子里养成的习惯很难抹去,它是一种被压抑,被忽视的证明,就比如有一次家里只有两个鸡蛋,妈妈看到后面露难色,德善只好说自己吃咸菜也可以,所以妈妈心里就在那时候很愧疚,只好不停地给德善加菜,还只能笑着说我们德善最喜欢吃咸菜了。可是谁知道德善心里其实非常厌恶这种敷衍搪塞呢,所以即使表情再怎么厌恶,也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其实我老家重男轻女的风俗还是挺严重的,德善这种事情在我们那里算是家常便饭了。记忆好的一个缺点便是那些不好的事情也记得特清楚。我记得那个时候不知道是几岁,爸爸妈妈在武汉打工,那个时候她们先把弟弟带到武汉去了,照顾他,而把我留在老家,让奶奶照顾,不知道隔了多久,才把我也接到武汉去,然后就开始读幼儿园了。其实一碗水哪有端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理解父母的行为了,他们也没办法。那个时候,他们的经济也不算稳定,怎么能一下子带两个小孩在身边呢?

都说母亲的爱如水,父亲的爱如山。《请回答1988》中有个高能场景,真的是看一回哭一回。宝拉要去打自己的仗了,为了更好的准备司法考试,她搬家到考试院了,全家人都来送她,母亲依依不舍,妹妹和弟弟可能是出于义务送送他,没太多感情流露,而始终不见爸爸。当我们以为爸爸没来送的时候,在下一个路口,爸爸萧瑟的身影出现在了前面,干枯的嘴唇,单薄的外衣,不善言辞的父亲,他只是把为宝拉准备的各种药塞给了她,每一盒药都用毛笔字写好了用做什么,比如说这个是头痛药,这个是感冒药等等,宝拉强忍着自己的情绪,说自己都买得到,干嘛专门买这些,倔强的她不愿在父亲面前哭,可是渐渐离父亲越来越远时,她哭到不行了。她的爸爸一直都是这种默默爱着她的角色呀,但是她总是羞于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

还有一场戏也很好哭,德善受父母嘱托去考试院送花蟹,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她跟姐姐宝拉就像我们普通家庭的兄弟姐妹,经常吵架打架,可是关键时刻,还是爱着对方的。当德善看到姐姐住的地方如此简陋,以及刚吃完的泡面时,瞬间泪目,哭到不行,激动地问着姐姐“为什么没好好吃饭?是没钱吗?”她不争气的抱着姐姐哭,姐姐像个小大人一样,安慰着她。此时有谁能想到,她们整天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打架呢?
关于《请回答1988》里留下感动的地方太多太多,好像不是那些人的青春,而是我整个童年,那里有最单纯的快乐,有小伙伴分享一根辣条的快乐,有玩到兴起妈妈叫我回家吃饭的声音,也有还年轻的爸爸妈妈。我们不是爱这个电视剧,而是我们回不去的曾经啊!今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希望今晚可以梦回童年,让我再做一回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