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看到哪部电影是一种缘分。当我以为我的生活半径已经足够小到“六人定律”都不会在我身上应验时,我居然在各种机缘巧合的安排下有幸看了一部可能永远不会主动看的电影。
摄影构图很美,这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似乎国产小成本文艺片都有这样偏科的问题。绿意潮湿的山涧,蓝色蜻蜓的停留,远景构图仿佛是将空灵漫进了帧里。尽管标签是悬疑惊悚,但其实并没有很多感官刺激,而是以青绿山林为笔、迷离的关系为墨,在超现实的 “黑暗岛” 上,勾勒出一曲关于人性与时间的哲思小调,其诗意与悬疑的交织,恰有几分毕赣式的魔幻现实主义质感。
影片的空镜堪称点睛之笔。潮湿的溪流深林隐于雾霭,海浪拍击礁石的声响被刻意放大,留白处尽是胡金铨式的静谧张力 —— 那些无人的树林、崖边独立的绿石,不只是场景过渡,更成了角色内心的外化。导演显然深谙空镜的叙事力量,正如胡金铨用山峦云雾暗示江湖道义,他用孤岛的苍茫,映照出人类面对未知时的渺小与惶惑。而镜头下流动的迷雾与光影,又暗合毕赣《路边野餐》中的时间质感,让物理空间的异变与心理崩塌形成奇妙共振。
“生活哪天没有危险呀”,当李芳芳说出这句台词时,影片的想要传达的主旨好像才昭然若揭,将孤岛的超现实危机,转化为对日常生存状态的隐喻。那些潜藏在阴影中的未知、循环往复的困境,何尝不是现代人生活的缩影?危险从不是孤岛的专利,而是生活的日常肌理,影片用惊悚外壳包裹的,是对存在本质的叩问。
每到一个节点就会出现几句不着调的诗句(或是独白?),仿佛这也是导演们剧情不够旁白来凑的通病。不过有一句我比较记忆犹新:“放大缩小 更新迭代 绿色的石头做了见证者”。仿佛这句正是影片的精神密钥。印着“黑暗岛”三个字的石头作为贯穿始终的意象,见证着孤岛时空的扭曲与人性的嬗变 —— 恐惧被放大,勇气被缩小,执念在循环中更新,救赎在迭代中萌芽。尤其是影片里男女主迷路时用直线法在树上打结,然而之后发现还是回到原点,惊觉时间在岛上是倒退的,这与毕赣影片中 “时间是环形的” 母题形成呼应,而导演用更悬疑的叙事,将记忆与现实、危险与日常编织成迷宫,那什么才是走出迷宫的阿里阿德涅之线呢?
孤岛从不是地理意义的绝境,而是每个人内心的试炼场。那些被放大的恐惧、被缩小的勇气,终将在生活的迭代中沉淀为成长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