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给了5星,长评想了想改成4星了。剧本身还有进步空间,赵启辰拍喜剧一向是这个风格,何况这次是原创剧本。但题材确实新颖,以前没看过从外交方面切入的古装剧,所以我连夜找了本《汉唐外交制度史》来看。实体书在路上,我先从z-library找了电子版。下面是一些相关摘录,本人不是历史学家,有错漏欢迎讨论^ ^

汉唐外交制度史6.3黎虎 / 1999 / 兰州大学出版社评分6.5我觉得低了,这书有点类似老一代的历史教科书

因为大雍的原型明显是大唐,剧里提到的圣人也明显原型是李世民,所以我在阅读时重心主要放在唐朝前期的制度上。书的下册第九章是有一节专门讲四方馆的,让我们看看剧里对四方馆的职能和定位做了哪些改编:

1.隋朝的四方馆隶属于鸿胪寺,而唐朝则已经是隶属中书省的直属机构(见《旧唐书》)。剧中的四方馆则依旧隶属于鸿胪寺,改编大概是让四方馆和鸿胪寺的关联更加紧密,猜测与后续剧情有关。且元莫父亲剧里的设定是四方使,这是剧中的原创官职,唐代出使西域的使者多数都是鸿胪寺官员,或者是他官摄鸿胪寺官员担任(见上书第八章)。鸿胪寺在唐朝是有关外交的核心部门,几乎包揽藩客使节相关的全部工作。而四方馆主要是执行和接待机构,更类似于我们现代的一线服务部门,要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使节。

2.四方馆的管理由直属中书省的通事舍人负责,其中一人名曰“宿长”,总知馆事,谓之馆主(见《资治通鉴》)。四方馆在剧里分为东院和西院,而在历史上,四方馆是按照四夷的方位设置四夷使者(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出处是隋书,唐初基本沿用此设置。剧里的改编大概是矛盾需要加上方便记忆,不然还需要设置元莫究竟在哪个署当差。根据黎虎先生的总结,四方馆主要负责四个方面的外交工作:官爵封授、朝贡事宜、后勤保障、互市事宜。剧情目前进展到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主要是后勤保障方面,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展现出四方馆更多的职责。

所谓官爵封授,是指对外邦使节授予官职。唐朝会依据藩属国和使节本人的地位授予官职,具体拟定职位由鸿胪寺上报朝廷,四方馆协助。鸿胪寺的职能可以从一些外藩使臣的上奏中确认,而四方馆的叙职、叙仪职位描述中提到了相关职能(隋书)。所谓朝贡事宜,在旧唐书中有专门对通事舍人职能的描述:“ 通事舍人掌朝见引纳及辞谢者,于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引以进退,而告其拜起出入之节。凡四方通表,华夷纳贡,皆受而进之。 ”这意味着通事舍人在引导百官朝见之时,也同样要引导安排藩臣的朝见礼仪。所谓互市,隋书中记载四方馆有互市监和参军的职位,而在唐朝,互市监则改为隶属于少府,设置在边境地区,负责替太仆寺采购牲畜等大宗交易(新唐书)。

电视剧中,虽然于馆主多次强调“协助”……但我们的主角元莫同志还是多次以核心身份参与了种种案件的侦破。这让我想起以前在银行基层坐柜台的时候,某位知名国际华裔女星曾经在网点办理存折挂失当场补发,由于金额过大要总行特批,然后我国驻XX国大使馆写了个照会给我们总行……最后就特批了。我的意思是,就像剧里说的,凡是番邦人的事情,都和我们有关系……

3.关于藩客的迎来送往。唐初,各番邦使节进入大唐时,需要在边境查验铜鱼符(新唐书)。鱼符本身是唐朝内部官员的凭证,李渊把它也用在了各国使节的身份核验上。具体查验由边境政府和官员负责。进入大唐国境后,地方官员要奏报朝廷,由鸿胪寺上报中书省,确认允许进京的名额。来使在境内通行,需要持有地方官员签发的“边牒”(见《新唐书》),类似于今天的外交签证或者领事证(一些外交人员开户的回忆忽然袭击)。至于普通民众和藩客商人,就和剧里一样,要申请“过所”,载明行进路线、目的地、携带行李等相关事项。进入大唐要过所,回程还要另外申请。(《唐六典》)当年玄奘就是过所批不下来,最后偷渡去西天取经了(见大慈恩寺相关记载)。这一凭证在京城由刑部的司门司颁发,而在边境由地方政府颁发(见《新唐书》)。

由此可见剧里阿术偷走库迪勒过所的情节是个BUG,因为过所上会载明进京事项和所携带货物。虽然库迪勒的蔬果贸易也是假的,但阿术什么都没带就进城,应该是会遭到守城士兵盘问的。不过剧是架空的,类似瑕疵就让它去吧……

4.剧里提到的外国学子参加的宾贡考试,历史上是中晚唐才出现的(《太平广记》)。不过这不是很重要,剧里这段很明显架空的成分更多。历史上最经常参与宾贡考试的是新罗国人(现在的朝鲜半岛),所以剧中学子都是东亚长相也很正常。然后这段剧情是今晚更新的,为了写这个评价我还没来得及看今晚的更新,等我看完可能会接着写~

8.25 看完我来更新力!

今晚的剧情前半段是凤凰男的故事,凤凰男来自焉乐,想要通过科举考试留在长乐城。前文说过剧中把中晚唐出现的宾贡考试提前,实际上贞观年间给番邦使节赐官依旧是按照他们本身国力的强盛和自身在国家的地位来决定的(《唐六典》)。曾经也有过外邦使节提出抗议,李隆基说都是鸿胪寺卿拟定的,驳回抗议(《册府元龟》)。可见无论是剧情中还是现实中,凤凰男在当时都是很难翻身的。

后半段是焉乐使臣与大雍这边官员的交锋。外交官员在历史或者当今都经常承担类似的职责,剧里把这点体现得很好。《旧唐书》中记载了丰州刺史李景略对付回纥(现在的新疆一带)使节的事迹,当然此事也发生在安史之乱后了,以李世民的控制力,真实的贞观年间应该很难发生类似事件。

剧中对焉乐馆的设定就是完全的架空了,参考的是现代模式下的大使馆,近代外交形成的标志目前认为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那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事情了(见金正昆的《外交学》)。剧中提到焉乐馆所处位置归焉乐管辖,受焉乐法律约束,这是治外法权的内容,也是国际法的一部分。以我们国家为首的东亚国家在唐朝实行的是朝贡制度,番邦使臣在大唐是需要遵循大唐律法的。不过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朝贡制度开始朝国家贸易的方向演变,依据《旧唐书》中裴延龄的说法,(唐德宗时期)天下税赋的三分之一都用于“鸿胪礼宾、诸国藩客,至于回纥马价”,可见财政系统的巨大压力。

PS:真的没人GET到返魂香来历迫害刘彻的笑点吗我真的觉得好好好好笑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