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见了哥,每年也就见这一次,虽然哥在深圳工作我在广州念书,但平时我俩也没什么交集。
电影是哥推荐我的。哥痴迷影视,高中读书的时候每天一部电影,现在他说工作强度和当下的影片质量不允许按高中那时的频率看电影。听了片名,按道理哥应该蛮排斥这类庸俗的西方青春励志片,但看完才参透,原来哥喜欢的是其中意识流的音乐、刻板印象的冲突和理想主义与罗曼蒂克交织的爱情。
哥是那种有点闲钱就买廉价机票周游世界的人,也是个环保主义者,曾带我看过无数BBC的自然纪录片。我妈曾在高中的时候悄悄告诉我 哥是同,让我千万不能说出去,她说是另外一个表哥告诉她的,哥的父母对此一无所知。我说,难怪哥三十多被信守传统的父母日夜催婚却无动于衷。
哥喜欢蠢朋克,喜欢潜水,憧憬无拘无束,向往柏拉图式爱情中最原始的部分。这些都是电影中充斥的。
周围有很多朋友是homo或者bi,他们都nice,独特,有独立的思想,有自己的品味和风格,宽容,善良。最重要的,我偏爱和他们交往,我的包容和接触不是因为他们属于少数,而是他们大多有独立的见解和理性的思考,是我钦佩和学习的。
You drive it just like you stol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