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仅为个人观点,请理性思考。
个人不认为《我是xx生》是一部好的纪录片,至少对于纪录片创作者来说它不属于一部“值得学习向其靠拢”的作品,它的学习价值在于我们要吸收和借鉴它在纪录片创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日后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并思考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接下来我会以《我是xx生》的第八集“我,华夏的仔”为例,我尝试从多层面、由小到大、由表至深去分析它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它不是一个好的纪录片?为什么它不够好看?
【背景资料】
《我是XX生》是由哔哩哔哩出品、五星传奇联合出品的国内首档以“不为人知的大学专业”为切入点的高校专业科普纪录片,共8集,单集33分钟左右,于2020年7月9日起在B站(哔哩哔哩)进行全网独播。 纪录片通过分享主人公们对于专业的思考与理解,对于梦想的追求与热爱,对于奋斗的执着与努力,来挖掘蕴藏在他们背后的榜样力量,从而为广大应届考生提交了一份真诚而及时的志愿填报指南。
北京五星传奇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以纪录片为主的非虚构类影视作品的制作。五星传奇汇集了大批优秀制作人才,拥有业内一流的制作水平,是中央电视台“央视纪录创作基地”,bilibili战略合作机构,腾讯、优酷、爱奇艺等网络平台的主要内容供应商,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主要供应商,北京市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单位,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最具品牌价值机构,上海纪实频道最佳联合制作机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精品专项基金重点扶持单位。现已拥有《第三极》、《逃出青春里》、《无夜边境》、《175封遗书》、《滚滚没河》、《七七四十九》等诸多优秀项目版权。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网络搜索)
播放数据方面,以同在2020年且bilibili出品和播出的部分纪录片举例对比。
《守护解放西2》 (共10集,播放量2.5亿)
《来者何人》 (共7集,播放量3942万)
《小主安康-宠物医院2》(共8集,播放量3815.8万)
《我和我的家乡 电影幕后纪实节目》 (共5集,播放量3126.5万)
《我是xx生》 (共8集,播放量2755.2万)
《嗨,大学!》 (共8集,播放量1843.9万)
《穷豪旅游记 第三季》 (共6集,播放量1785.9万)
......
(以上数据资料来自bilibili纪录片面板)
【宣传片为主,纪录片为辅】
《我是xx生》本质上是一部以纪录片作为形式的宣传片,更准确地说,它宣传片发挥的部分远远大于了纪录片的部分。从这一作品定位来看,过于板正和说教式地输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作为一部纪录片不会好看,它所呈现的很多问题都来源于此。不过又说回来,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纪录片创作只要有投资注入(独立制片团队除外)那就必然会带有投资方的宣传需求,如《守护解放西》系列它有极其丰富的大众娱乐和公共知识传递,但本质上也是宣传警察公安的正面形象以及长沙这座城市,相信他们的创作团队在创作时也无时无刻受到限制和修改。所以哪怕作为一部宣传片,《我是xx生》也做得不够好,豆瓣评分7.3,站内播放量2755.2万,口碑和数据都很普通。
谈回内容本身,它既然以“全网首档高校专业纪录片”标榜自己,那以下我们还是以纪录片的角度去切入,分析在作为纪录片它存在的问题。
【公式化扁平化的制作】
它的这种公式扁平化体现在方方面面。首先是叙述模式上,它每集有四个采访对象,即四个不同专业的学生,时长分布和讲述流程上每位同学都大致相同。
他们的具体流程都是:
动画+解说词介绍专业学科和专业同学的名字,并且在这个部分直接就用解说词帮观众总结概括出这味同学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如“他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人” “她是一个认真的人” “她性格极其开朗,喜欢主动解决问题”等等。
采访对象坐在一个固定场景内接受采访,其中解说词也来回穿插。根据采访对象说到的内容,画面适合地转换到相对应的场景。
采访对象自己说一些升华的话,解说词再说一些升华的话,结束。
以上我们能发现许多问题,如每位采访对象的采访场景只设有一个。比如国学专业的陈乃馨,她在她的单元中所有采访有对话内容都只出现在孔子学院这个场景中,而后她去逛博物馆时纪录片团队并没有做实质性的对话采访,她在影片中逛博物馆时配的画外音都来自她在孔子学院采访的音轨。从设置采访的场景数量和采访的内容时长来看,它就很单薄不够丰富,所有同学的单元都是这么处理。
视听语言方面,它也处于纪录片最普通的一档,它仅仅达到把一个普通的东西普通地拍清楚的水平。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在上面回答总结第八问“在每段情节里,拍摄者有意捕捉了什么内容的画面?”时,我绞尽脑汁也不能为它凑出几个回答来,因为在我看来摄制团队压根就没有刻意去捕捉什么镜头,然后能使我去回忆的。他们团队所捕捉的细节和呈现的角度实在太普通了,要拍好纪录片的镜头不是拍几个唯美的特写组合就OK的事儿。
举个例子,你带着一个两人的摄制团队去到一个制茶的小工厂拍摄6个小时,那只要稍微懂些摄影知识你也能拍出《我是xx生》里的那些画面,因为这个场景就那么大,能拍的东西和物件无非就是那些,所以你怎么拍都会拍到、拍清楚的(况且那些镜头你还选择了纯摆拍,摆拍感十足)。以上呈现的效果就是有画面有特写,但没细节、没亮点、没突出、没表达、没能调动设计。个人认为好的纪录片镜头应该像“勾子”,它能勾住观众对这个纪录片(或者这个单元)的印象,它是需要搭配剪辑时长、叙述节点、视听美感、记录对象的状态等等综合去实现的,而我觉得《我是xx生》中一个“勾子”都没有。
其它问题还有,前后两个不同专业学生的单元之间不做转场衔接,每个同学、每一集都非常独立等等。篇幅有限,更多表面就暴露得十分明显的问题就不再此一一列举了。
【选题问题】
接下来我们深入核心——《我是xx生》的选题问题。纪录片的选题非常重要,一个好的纪录片选题占一半,最终落地完成占一半,可以说一部纪录片出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问题都跟最初的选题有关。当然,纪录片的主题可能会在拍摄过程中和后期剪辑时发生变化,甚至与之前想的天差地别,但这也是基于最初的选题而做的修改和进化,选题是纪录片的根!严重点说,如果纪录片工作者过不了选题这一关那不如不拍。
那么纪录片选题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就是选择范围、你对某事物和拍摄对象的好奇,还有你拍摄的真正动机是什么?直面这些动机的价值和意义,然后预想拍摄出的这些素材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而这些融合起来并最终落实呈现在观众面前时,就是你对这个世界看法和态度。
又说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我在看第一集看时看到一半我对它描述的这几个专业不感兴趣,也没意思。于是我想跳着先找到我感兴趣的专业的单元看看,然后我在评论区翻到了该纪录片的单元分布表。
第一集:我,不一样的烟火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内衣方向);上海Comicup同人展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小龙虾烹饪方向)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特警方向)
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酿酒工程方向、微生物发酵方向)
第二集:我,愿名扬四海
吉林动画学院:漫画专业;漫画论坛
北京服装学院:商业摄影专业;毕业设计
中国戏剧学院:京剧表演专业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冰球告别赛
第三集:我,真的猛士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
北京大学:考古学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刑事科学与技术专业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
第四集:我,中国匠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设计专业
景德镇陶瓷大学:产品设计专业(陶瓷方向);春秋大集
清华大学:建筑学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
第五集:我,穿越星辰大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梅西耶马拉松
北京大学:生理学
第六集:我,触摸世界的温度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动物医院
吉林动画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游戏制作策划方向);游戏制作大赛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物理学专业(凝聚态方向)
第七集:我,编号8256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娱乐方向);电竞班
浙江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
北京理工大学:装甲车车辆工程专业(机械与车辆学院);赛车队
第八集:我,华夏的仔
武汉大学:国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制茶工程与品质鉴定方向)
作为一名观众,从整体去看这个纪录片的编排就能看出不少问题。
首先,我发现我感兴趣的那个专业它所在的集数里,我对其它三个专业都不感兴趣。比如第三集我对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感兴趣,而不想看考古学、刑事科学与技术、特殊教育;我很想看第六集中的游戏制作策划方向(游戏制作大赛),但我又不想花时间去看生态学、动物医学专业、物理学专业这些已经被拍过太多遍大家本身就比较了解了的专业。以上这对于吸引观众注意力和观看体验就很不友好。
其次,把每集的四个专业这么摊开看后,观众会疑问这四个专业跟单集所起的名字有什么必然关联吗?你第一时间是联系不起来的,而当你真正看完后也确实如此,比如第八集“我,华夏的仔”中的四个学生和专业就是没有什么有机反应,全靠开头和结尾的解说词强行凑合,感觉把这集的标题放在其他集数里也可以。
以上就侧面暴露了创作团队在选题方面有问题,你选题拍摄的这些对象你自己都不好给它一个合适的编排和观看逻辑,总之很生硬。
然后我们就要聊到关于它选题的价值和整部纪录片的意义了。
《我是xx生》的简历里有这么一段阐明它的立意:“纪录片通过分享主人公们对于专业的思考与理解,对于梦想的追求与热爱,对于奋斗的执着与努力,来挖掘蕴藏在他们背后的榜样力量,从而为广大应届考生提交了一份真诚而及时的志愿填报指南。”而它的选题的问题的根本,就出在这个“志愿填报指南”上。
《我是xx生》这个标题本身就非常大,以八集每集讲四个专业的体量,最多能展现32个专业即32名学生,而从单个学生的视角出去想让观众去了解一个专业非常非常水过鸭背,视角有限、篇幅有限、深度有限......这本“志愿填报指南书”的内容就是有限中的有限,而且这32个专业在编排时主创就没想好这些学生和这些专业预设某些联系和化学反应。那么选题的时候为什么主创不能把范围缩小呢?把我是xx生中的xx填上,比如讲《我是艺术生》,把所有目前中国艺考的门类和赛道都讲清楚,只要这么去拍摄,那绝对是可以讲出点什么、挖掘出什么来的。
同时,主创们在做选题时没有仔细想过报考的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虽然提到这些有些残酷,但现实情况是——考生们普遍没有那么理想的选择权。很少有考生能选到自己百分百想去的专业和学校,而绝大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需要面临的是在家庭、父母、自我之间不断权衡,是部分妥协与部分冲动,是部分现实与部分梦想,是找出那个“性价比”。所以他们真正需要了解的是这个专业的前世今生, “前世”是指这个专业是什么?它怎么发展而来的?什么样的性格和情况适合或不适合该专业?“今生”是指该专业的学费是多少?该专业的就业环境如何?该专业毕业后一般都从事什么岗位?以上这些决定了主创在实际拍摄时应该注意捕捉哪些内容,以及后期制作应该保留哪些内容。
而《我是xx生》在选题上仅仅是呈现了每个专业美好的一面,其中还带有主观因素夸张放大的成分。虽然我不否认其中的被采访对象是真的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但那些就是我说的主观因素。影片中的采访对象基本都有几个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做事认真、性格良好、优秀善良,理论上来说一个性格开朗、做事认真追求极致的人,TA放在大部分专业都是做到热爱、做深成绩、做出精彩来的。所以在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我是xx生》就很单薄,没有多样性,观众看不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人生处境和特点。但也不是说关于志愿专业的纪录片都应该拍得苦大仇深,必须批评某专业,而是要精准讲出该专业好的地方在哪儿,不好的地方在哪儿,因为每样事物每种选择都有好有坏,这是所有纪录片创作者都要保证客观思考。所以主创们不仅要去展现那些专业上的收获与美好,还应该去展示那些专业上困境和行业现状,我们不要空谈梦想的力量,也要讨论在这个专业可能会遇到的迷茫和挫折,这些对于那些填报志愿的考生和普通观众才最有意义的。至于最终怎么呈现这些好与不好的尺度,一方面是要看采访拍摄得到的素材,能不能问出、挖掘出一个专业的深刻,另一方面是要看自己的把握,总之有许多的处理方式,而这些就决定了一个纪录片的上限。
从现实层面来说,一昧地呈现某专业美好的一面,那可能会误人(考生)子弟;从纪录片态度来说,只夸赞但无思考,那就相当于没有态度。毕竟你对所有专业都是用同一处理方式和升华褒奖的落地,那你还谈什么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呢?
以上分析,《我是xx生》从选题立意开始就很变扭,它很难立住,所以它拍出来就很难成为一部好的纪录片、好看的纪录片